Page 41 - 《鹿城史志》二O二二·春夏(总第十七期)
P. 41
小南门外巽山附近。
六世祖宜中公虽出生于城区,但因“青山为与权公旧游地”,故十一
世祖守益公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为继承六世祖之志,迁居青岙(青
山)沙湾地方,守益公即为青山陈氏始迁祖。由此可知,青山陈氏原系陈
宜中之后裔,也不妨说,陈宜中为青山人一点儿也不为过。然而,每提起“青
岙即今之青山”,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问:“青山,哪有青岙,不是七都
青奥就是洞头大门的清澳呢?”但造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同音误会原因多 地名随改致疑惑
原因之一:同音误解。一提起青岙本是青山旧地名,大多读者几乎不
晓得,他们都以为“青岙”“青奥”和“清澳”三个同音异字的地名是指
七都青奥或洞头清澳。原因是同音字往往造成误解。众所周知,汉字是音
形义的结合体,音、形不同,其义亦不同。因此,我们对这三个同音地名
必须进行端本澄源。
其一,字义区别。青岙、青奥、清澳三个同音地名,在语法上皆属偏
正结构,三个修饰语有两个相同,但其意义区别主要看中心语,中心语不同,
其意义不同,所处地域也不同。
“嶴”,没有收入《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两表,这
说明“嶴”并不是“岙”的繁体字,也不是异体字。我国最早的字典西汉
《尔雅》、东汉《说文解字》、清《康熙字典》均未收之,直至清末,“嶴”
才收入《辞源》,其解释:本作“隩”。山坳近水的地方。也作“岙”。
多用作地名。这说明汉字未简化之前,“岙”已存在。“也作‘岙’”,
说明“嶴”“岙”两字通用。其实“嶴”是个方言字,惟浙江、福建沿海
一带的地方志或地名志中均有出现此字,暂不举例。《新华字典》又承认“嶴”
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外的异体字,而《现代汉语词典》却说成是
繁体字。有不同观点,本就很正常,有对立才有统一。但这两本字典对“岙”
瓯 东
鸣 鹿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