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111

在京城汴梁待过一阵子,深得饱学的朝中翰林侍读刘敞先生的器重。后来,

                  朱耸又辗转来到陕州函谷关,据说这里曾是老子当年著《道德经》的地方,
                  换成现代地图上坐标,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跟随一位号称
                  “草堂居士”的魏仲先老夫子游学,吟诵唱和,交往也有一些时日。

                      归来后,朱耸在瓯北永宁山的合山双瀑流的东侧,大致或是现在的永
                  嘉县瓯北麻山一带,就以岩洞做居所,并在半山腰修盖了一座隐清亭;然
                  后,撰写了一篇数千言的《合山游》,自号“嘘愉子”。每日随身携带《周

                  易》《老子》《庄子》等书籍,反复诵读,过着超脱凡尘的日子;野鹤闲云,
                  怡然而自得乐趣。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温州郡守周少卿,为了延揽民间才智

                  出众的贤明人士,特意邀请朱耸到郡府议事,朱耸居然闭门遁见。南宋淳
                  熙年间(1174-1189),温州郡守楼钥,又带着一班幕僚前往瓯北合山,

                  踏访朱耸当年遗迹,深谷幽林、黄鹤不觅,不禁感叹:“右军访文君,遁
                  迹入深竹。我来寻嘘愉,人亡但空谷。”
                      文君,指的是东晋时候永嘉郡名士张荐。大书法家王羲之,官封“右

                  军将军”,任职永嘉郡守(彼时温州地区行政长官)时候,得知牧治下面
                  的乐成县(属于今天乐清市),有个叫张荐的布衣百姓,谢客闭门而颐养

                  心志;家里种植了数十顷苦竹,隐居其间,终日以竹林作屋。太守王羲之
                  对他很感兴趣,于是便欣然前往寻访,没想到,张荐果真避而不见,遁于
                  密竹深处,决意不出。人各有志,可见知州楼钥的感慨,当是有出处的。

                      宋隆兴年间(1163-1164)进士、永嘉人周去非,还专门写有《怀嘘愉子》
                  诗:“白云近空山,清风动修竹。竹间何所有,曲涧深谷谷。山迥何可穷,
                  万木来悬瀑。昔有君子庐,清标谢王屋。北山兹正高,邦君见良独。吾党

                  讵敢忘,封植此佳木。”
                      时人还有《怀耸诗》说:“嘘愉处士谪仙才,欲泛沧洲驾鹤回。当日
                  衣冠俄逝水,至今风韵尚琼瑰。一江两岸分南北,双桨孤帆易往来。试问

                  合山何处是?故人岩室半苍苔。”



                                                                                     城 古
                                                                                   珍 寻
 103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