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114

官方应试,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因而,屡屡考试不中,便也很自然的了。

               殊不知,愈是考不中,反而愈发不可收拾,到处搜罗、研读自己乐意
           的书籍。每每通宵达旦,青灯秉烛,横襟对卷;若是到了曙光微现时刻,
           仍倚靠在窗檐侧角,就着半明的晨光继续阅读。一生都是这样坚持。因而,

           “编摩上下数千年,图集纵横三万牍”,学问涉猎广泛,无所不窥及。以
           至于新学后生,但有疑问不懂的,无不是过来请教姜艮峰先生;往往如同
           饥肠求硕食,斩获丰盈而归。

               姜准生活清贫,居住在温州郡城华盖山脚下的祠堂后。然而,诵读余
           暇,却不忘腾余出斋屋前面的方丈小地,栽菊艺竹,抱瓮浇灌,陶怡情志。
           精于书法,尤其擅于篆、隶,每在堂廊边摆开纸砚,无论贫贱潦困,但有

           求字的无不是欣然应允。不过,亦有例外,对求他写字却用心出售盈利的,
           则是断不答应的。姜准自己则身穿粗布大衣,只是粟米充饥;从来不清楚

           家中剩下多少余粮,可以隔天糊口填腹的。所居住的地方,临近繁华市坊,
           或是轻薄,或是喧嚣,但他从不为外象所撼动。
               出门的时候,端方敦睦,从不轻易说话,但有开口,必是“礼义廉耻”

           等等。遇有时人翩翩谈论当下流行,姜准却又似乎不甚听得太懂。乡闾里弄,
           有狡诈耍滑的恶徒,老远听闻艮峰先生的脚步临近,都是快步躲闪逃开,

           害怕迎头撞见时遭致训斥,常常使他们慌乱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万历年间,温州府编修郡志,拟聘请姜准参与工作,他却退避不赴,
           时人多有评价他的清誉。对于古人,我们其实不必太求全责备,例如,今

           天所做的事情,无论现时评估多么正确,恐也难免若干年后,人们的重新
           审视与评判。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脉搏以及社会的文化氛围;所谓,
           此一时彼一时,或这正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吧!这个辩证法,

           现在乃至将来,仍有着一定的普适性。
               无独有偶,同时期有一位叫梅应期的老先生,原系磐石卫世袭勋职,“磐
           石卫”为海防军事机构,大抵负责瓯江口区域及周边的海防警备兼地方治

           安。梅氏却将这个当时不可谓不体面的公职,主动让于他人,自己则闭门




           106
           107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