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51
约在同治五年(1866)以后,凡逾三载。
晚清以降,内忧外患,士人们纷纷主张经世致用,向来追求事功的永
嘉学派因之再度复兴。孙锵鸣及瑞安孙氏家族,便是有感于“自元明都燕,
取士法陋,温复僻荒,至皇朝荒益甚”,而致力于复兴永嘉之学以启迪后进。
孙氏家族的藏书楼玉海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存各类书刊近十万卷,
孙锵鸣等借此整理刊刻了大量先贤著作,为后人研究永嘉学派提供了丰富
的文献资料,此举亦是孙氏家族能够再兴永嘉学派之重要原因。
孙锵鸣为学以益民为宗旨,并在书院中致力于实学教育。他时常劝诫
他的学生要鉴古今、明得失,博约观取,才能明察古今政理得失成败之因,
才能使坐而言者起而行。他在执着于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之同时,又在学
习西方的问题上超越了旧式文人的视野,他曾向西方学习植牛痘,并率先
在温州推广。
慎社、瓯社之兴起
1920 年,在梅冷生倡议下慎社成立,初期以积谷山侧东山书院为聚会
之所,后迁至鼓楼。其基本活动形式与传统士人结社无甚差别,均是在“雅
集”之后汇刊旧体诗文,同时也接纳另行投赠的诗文。首期《慎社》内容、
体例完全仿照柳亚子所主办的南社刊物,分文、诗、词三类。
慎社于诗词之外,仍有经世关怀。鉴于时政之乱象源于“学”之荒废,
而主张由“学”及“政”,遂言“由此著为词章,发为经济,乃为有用之学。”
慎社第三次社集加入了当时的瓯海道尹林鹍翔。根据梅冷生的描述,
“林鹍翔于视政之暇,笃好文学,且工于填词”,梅冷生等人向林献策,
建议再创立一个词社。林鹍翔以当时漏海米之罚款为经费,重修积谷山下
的东山书院,并设立“永嘉词人祠堂”。仿照杭州西溪两浙词人祠堂形式,
立有永嘉历代游宦、寓贤、方外、闺阁等词人的木主。永嘉词人祠堂建成
后,即在此设立词社,取名“瓯社”,林鹍翔任社长,其成员都是慎社中人,
瓯 东
鸣 鹿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