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5 - 《鹿城区志》
P. 1035
. 91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五十一 文 物 . 917 .
额书“江城如画”4 字。2003 年市文物局对其进行 亭内有汉白玉石,碑 3 座,中为御制诗碑,赑屃 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1795.5 平方米,建筑面 冯亭宅亭杨柳巷 36 号,建于清代。官商冯月
维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座通高 3.19 米,宽 1.12 米,厚 0.3 米。碑首高 0.79 米, 积 2249 平方米。宅北部建成时间稍早于南部,南 成住宅。坐北朝南,为五间二进四合院式木构建筑,
池上楼亭在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刘宋诗人 阴阳两面用剔地起突法雕有双龙抢珠图案。碑身上 面庭院建成于 1912 年。两层,三面回廊,拼花靠 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顶,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谢灵运而建。谢灵运(385 ~ 433),东晋名将谢 部四周刻有缠枝花纹,内刻有“春享宗庙……”等 背栏杆。中式门台,侧面仿西式建筑。斗栱、花窗 后冯氏将住宅售予白累德医院戚姓医生,现为戚姓
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才思俊逸,开中国山水诗之 110 字,楷体阴文直书,共 17 行,字径 0.03 米。 装修精致,山墙及窗户装修依循西式建筑风格。为 家族居住,保存完好。
先河。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 下部刻张璁人像,款为“嘉靖丁酉(1537)立秋日 温州开埠后中西合璧的典型住宅建筑之一。市文物 王亭宅亭仰义乡河岙村,清同治四年(1865)
建有“池上楼”。原址在东公廨丰暇堂北,已毁。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 保护单位。 王十朋后裔王家达(字成直)建造。坐北朝南,有
后人因谢公尝“创地凿池于积谷山下”,临池建楼 士张孚敬谨识勒”等 36 字,楷体阴文直书,字直径
以为纪念,池名谢池,又名春草池,楼名池上楼。 0.02 米。东西二碑,为世宗御书赐张璁名、字碑,
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自湘辞官归里,在此购地建 形制、尺寸一致,高 1.65 米、宽 1.75 米、厚 0.26 米。
筑如园,除建池上楼外,又添筑 “怀谢楼”、“春 碑额浮雕双龙抢球图案,中间篆书“宸翰”。碑身 ֻඹᅣᅣ၌ࣸࡹᇽა۪ଁ၌ᆶ
草轩” 、“鹤舫”。池上楼面阔三间,四面回廊, 上有“广运之宝”篆书玺文,左有“御笔”图章,
临池设靠栏,重檐歇山顶。因年久失修,2000 年市 右有“嘉靖”御玺。中间楷书二行:东碑为“赐永
境内人才辈出,代有名人,历代曾建有不少纪 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发生过不少重大事件,出现过
政府拨款对其重修,恢复原貌。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张元辅字”,下平列“孚敬”二字;西碑为“赐
念乡贤先哲祠、庙、楼、堂等纪念建筑。近代以来, 无数英雄人物,其重要活动遗址,至 2003 年仍保
澄鲜阁亭在江心屿。澄鲜阁原名“水陆阁”, 永嘉张元辅字”,下平列“茂恭”二字。张璁奉敕,
又称“江上楼”,为纪念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而建。 刻碑建亭,以示盛典。市文物保护单位。
肇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1),明正统间(1436 ~
1449)重建,万历十九年(1591)修缮时取谢灵运“空 ܞᅣᅍ 第一节章遗留旧建筑
水共澄鲜”诗句,易名“澄鲜阁”。现存为晚清建筑, 谷章宅章高盈里 11 号,系中国著名数学家谷
三间二层,硬山顶。倚山临江,古朴幽雅。 超豪祖居。建于 19 世纪 40 年代,占地面积 778.4
༱ӵ᧰ܣंḤḤ 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 4 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
平方米,建筑面积 645.9 平方米。坐西朝东,主体
登选坊 40 号,建于清代。夏承焘(1900 ~ 光绪二十年(1894),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
ܞḤḤḤḤ๕ 建筑由正堂、两厢、门厅组成,为七间四合院式民居,
1986),字瞿髯,鹿城人,词学家。历任浙江大学、 馆,面阔 14 米,进深 11 米。第二年又扩建一幢两
大观亭亭华盖山巅,南朝刘宋时,永嘉太守谢 硬山顶。院内分成七个小院落。水井、靠栏、花草、
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文学所 层楼房,坐北朝南,面阔 11 米,进深 9 米。占地面
灵运曾建亭于此,并赋《郡东山望溟海》诗。此亭 奇石,部署得所。梁柱及墙面线脚,简朴雅洁,为
研究员、中科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主任、《词 积 1309 平方米。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江山一揽亭”、“吸江亭”,明万历(1573 典型的传统宅院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学》杂志主编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唐
~ 1619)重建时才改为今名。清雍正和同治六年 朱章宅亭纱帽河 13 号,民国时,工商业主朱
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唐宋词欣赏》等。 ༱ቴܣंḤḤ
(1867)先后修建。亭系单檐六角攒尖顶,回廊式 鹤汀住宅,为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坐北朝南,七
旧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596 平方米。七间二进, 仓桥街 130 号,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夏
木构建筑。平面呈六边形,石砌台基,高 1.1 米, 间两层,砖木结构,四坡顶,建筑面积 1200 平方
通面阔 20 米,通进深 29 米,砖木结构,硬山屋顶。 鼐(1910 ~ 1985),字作铭,鹿城人,中国考古学家。
占地面积 50 平方米。亭旁有康熙年间铸造的铁炮。 米。平面呈中轴对称。立面檐口、栏杆、窗套采
其中一进西首正间、边间、厢房曾为夏承焘少年时 早年留学英国。1941 年归国后,任中央研究所历史
登亭远眺,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用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期居住处。市文物保护单位。 语言研究所研究员。20 世纪 50 年代后历任中国(社
谢公亭亭位于江心屿西塔山下,在澄鲜阁前左 厉亭宅亭瓦市巷 36 弄 3 号,建成于 1921 年,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和中国社会科
侧江岸边,为纪念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而建。相传 宅主厉厚培,为永嘉黄田人。宅分南北两部,九个
学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要
旧时原有一亭,谢灵运常来此休憩以观瓯江景色,
著作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和科技史》等。
故人称“谢公亭”。唐朝韩愈,曾有《题谢公游孤
故居为晚清建筑,坐北朝南,五间两进砖木结构,
屿》诗云:“朝游孤屿南,暮嬉孤屿北,所以孤屿
建筑面积约 500 平方米。夏鼐出生于此,并度过青
鸟,尽与公相识”。此亭始建于唐,后曾几度兴废,
少年时期。读书、结婚时住在后进楼下东正间,现
今亭为 1952 年重建。市文物保护单位。
仍保持原貌。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璁碑亭 在 妙 果 寺 西, 张 璁(1475 ~
1539),字秉用,号罗峰,后改名孚敬,字茂恭。
ᲤᅣჳḤḤ
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首辅。碑亭原是大士 夏承焘故居(2003 年) 黄兴龙 /
九山湖滨胜昔桥(原名窦妇桥)畔。 1912 年,
门张氏一品家庙中的一座单体建筑,1985 年移今址。 ႇݓሁ໑ᇜਵ൙ܶࣸᆶḤḤ 温州文教界人士为纪念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在学术
亭为木构建筑,阔三间,四面回廊,重檐硬山顶。 瓦市巷厉宅(2003 年) 黄兴龙 / 江心屿,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 上的贡献和办学业绩,购得“依绿园”旧址,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