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2 - 《鹿城区志》
P. 1042

. 92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五十一 文  物        . 923 .




 处似一条砚槽,俗称“砚瓦槽”。一泓泉水从岩隙  ඾෻೶ଉ࿫െख़Ḥ  高 14.6 厘米,母口径 10 厘米,底径 10.5 厘米,敛口,  庄秀丽的观音像相配,构思巧妙,颇具特色。全器
 间流出,常年不涸不溢。洞外嵌有青石匾额一方,  松台山巅,楷体,阴文竖刻,现存三处:癸酉  瓜形腹,饼形足。腹部,上布二道弦纹,从口沿至  周身施青釉,釉层丰满如凝脂,莹润细腻,底部露
 上刻“蒙泉”二字,落款“万历癸丑(1613)仲冬  仲夏良卿题“灵岩”,字径 0.13 米;癸酉仲夏显鸿  腹下部又饰七条细长褐彩条纹。造型独特,装饰新  胎呈朱红色。
 吉日”。据光绪《永嘉县志》载:蒙泉两旁岩石上  题“屏风”,字径 0.22 米;癸酉皋月四百三十八甲  颖。
 镌有宋元摩崖诗刻多条,可惜后被砌没。  子晋僧题“石壁”二字,字径 0.13 米。市文物保护                     ґෑ௯೓৫ཞḤḤ
                  ᭃ୔༻៯๞ࣤḤḤ                                          北宋。1965 年,出土于白象乡白象塔。菩萨像
                  唐代。1960 年 10 月,西山自来水厂工地出土。                    身高 60 厘米、座高 40 厘米。高髻华冠,宝缯垂肩。
              镜呈八瓣菱花形,直径 22.7 厘米。镜背正中铸有半                        面容端丽,遐目清秀。肩搭石绿色缠枝纹描金帔巾,
 ֻੂᅣЗᇗေ໓໾     球形钮,四周呈浮雕六雁,其中两对交颈而立,口                            内着红色菱格纹交领襦衣。袒胸露臂,肌肤洁白细

              衔束花,脚踩祥物;另两只展翅飞翔,口衔绶带,                            腻。项饰缨珞,臂、腕著钏。腰束石绿色蜂窝纹描
              意示传书。雁的周身装饰以缠枝花,并衬以浮云数                            金围裙,下露赭红色锦裙,腰肢微弯呈曲线形。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即开展文物征集  时期的陶器;有西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和原始
              朵,富有动感,以示天空。                                      手纤巧,平举胸前合十。形体窈窕,婉丽动人。塑
 工作,截至 2003 年,全区文物藏品总数达 2.1 万余  瓷器;有瓯窑各个时期的典型瓷器产品;有从空首
                                                                像身体各部比例适度,透视准确,线条圆润浏畅,
 件,有一级文物 110 件,二级文物 129 件,三级文  布到近代纸币的各代货币;有明清字画,近代名人
                  u෾ഈ׳࿉ਲЏ໭ਈ؇ഈ௖૳ࡀ୑ࣜvཿЧḤḤ                         表现出轻盈的体态和秀丽的容貌。彩塑内芯赞上木
 物 199 件,其中温州博物馆藏品近 2 万件,中国鞋  手稿、函札和革命文物;有漆器、玉器、金银器、
                  唐代。1956 年,龙泉县金沙寺塔出土。一卷,                       架、黄泥、谷壳和短麻经等混合捏塑成型,再敷一
 都鞋文化博物馆藏品 1100 余件。  彩塑、印章等各种工艺品。
              纸本,长 495 厘米,宽 27 厘米,为手写长卷。红                       层拌桐油的细白泥,然后再经精心雕琢,从而使塑
 这些藏品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和商周
              色直格,字体楷中带行,秀丽婉转,具有晚唐时期                            像的五官及肌肉质感、衣着褶纹等得到了充分的表
              书法艺术风格。卷末题署“乾宁四年丁巳岁(897)                          现。此像为这批彩塑中之精品。这种泥塑就是著名“瓯
              七月十日,镇海军节度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                            塑”。目前国内发现宋塑不多,瓯塑尤为稀见,故弥
 第一节碑古代文物     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诸葛福,奉为母亲朱氏舍                            足珍贵。
              净财,敬造此经四十卷本,《际经》一部十卷,入
              通玄观藏转读。”                                              ՌᇉЗ૿ḤḤ
 ᄉূ໕႗ศޯḤḤ  ౝႹඹع஍१ޯḤḤ
                                                                    北宋。1964 年 5 月 18 日,在西门大桥头发现
 西周。1978 年双屿卧旗山商周遗址出土。壶  西晋。1972 年 7 月双屿湾底西晋墓出土。盘  ౝႹލґᒑҤ໕ᆳޯḤḤ  有北宋纪年瓷质碑铭一块。该碑出土时已残,残
 通高 12.8 厘米,口径 9.8 厘米。敞口,口沿向外折  口,短颈,溜肩,折腹,平底内凹。口径 14.4 厘  北宋。1983 年,锦山一土坑墓中出土。通高  宽 14 厘米、长 15 厘米、厚 1.1 厘米。断裂的痕迹
 成一条圆唇,直颈,圆肩,宽体扁环形扳,球腹下  米,底径 15.2 厘米,高 25 厘米,中部偏下最大腹  24.6 厘米,口径 5.1 厘米,底径 7.5 厘米。通体施  已经古旧,又未找到其他碎片,已无法复原。碑的
 垂,内收至圆底。造型饱满,轻盈优美。采用泥条  径 23.2 厘米。通体施青中泛绿淡青釉,底部露朱  青黄色釉,釉面匀净、光泽。胎骨灰白,薄而精密。  胎骨呈淡灰色,坚硬细致,瓷面施淡青色薄釉,有
 盘成形,腹面周身拍印云雷纹。纹样规正清晰,深  砂胎,釉层薄而匀净,有碎片纹,胎骨中略泛灰色。  壶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呈宝塔形,双重口,盖  细碎开片,均匀而润泽,莹洁似玉。文字的刻划深
 浅疏密得体。在西周陶器中,堪称精美作品。  为典型瓯窑淡青瓷产品。  呈施褐彩纹;身直口长直颈,椭圆形瓜棱腹,喇叭      处和周边凹线处,釉液凝聚颇厚,呈青绿色。碑铭

              形矮圈足,流曲长,把柄扁曲并刻花,腹绘褐彩蕨                            正面刻:“开宝三年(970)太岁庚午……僧道徒
 ഉٚპ๞ࣤḤḤ  ౝႹׄґ࠙൮ޯḤḤ
              草纹。为北宋瓯窑罕见产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等字;背面刻:“南无……苏噜跋罗……卢
 汉代。1973 年双屿汉墓出土。镜呈圆形,直径  东晋。1958 年 3 月,双屿牛岭村雨伞寺东晋永             遮那心乳海真言……那谟三曼哆……秽迹金刚说神
 16 厘米,正面光亮,背面正中设一半球形钮,钮座  和七年(351)墓出土。口径 8.1 厘米,底径 11.2 厘米,  ౝՌܴၻቕཞḤḤ  通大满……水得清净唵咈咶……微吉微么那栖鸣
 饰云纹,四周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高 19.5 厘米。浅盘口,细筒颈,球形腹,平底。肩  北宋。1965 年,白象塔出土。高 23.5 厘米。  ……”等铭文。
 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内区饰青龙、白虎、  部一侧作鸡首为流旒,高冠引颈,昂首远眺;另侧  观音首梳高髻,戴花蔓宝冠,额有白毫,宝缯下垂
 朱雀、玄武,形成距东南西北四方之势,鸟兽纹。  作圆环形把,上接口沿,下连器肩;左右侧又贴桥  至肩。面颊丰满圆润,鼻若悬胆,眉毛细长,双目  έტ຦ఀෳḤḤ
 外区环绕一圈铭文带:“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  形系一对。造型自然、匀称。胎骨白净,器面施淡  深沉,内涵晶莹。项佩璎珞串珠,身披细花长裙,  北宋。1965 年 2 月,梧埏白象塔出土。漆塔呈
 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  青色薄釉,缀以褐色点彩。  臂腕环钏,腰系同心结带。一腿盘曲,一腿屈膝,   方形,残高 19.3 厘米,面宽 12 厘米,由基座、塔身、
 孙备具居中央,炼冶银锡清而明,长保二亲乐富昌,  左手按座沿,右手搭膝。露臂,袒胸,跣足,半趺                顶层三部分构成。顶层略突,呈覆钵状,刻十二瓣
 寿敝金石如侯王。”边缘饰三角锯齿纹和缠枝花纹,  ౝႹލґܨྙۂܷḤḤ  式坐在须弥座上。姿势随和,外貌秀美,表情温柔,   覆莲纹;中心塔刹、相轮及刹顶宝珠均毁坏;四角
 组成一种端庄秀丽的画面。  南朝。1954 年,翠微山南朝墓出土。器呈瓜形,  接近世俗。须弥座束腰处雕塑山峦起伏图案,座面  作蕉叶形(称山花蕉叶)插角,高各 7.5 厘米。正
 盖罐,高 4.2 厘米,子口径 8.2 厘米,面弧平,饰  刻划缠枝花。座沿停立鸽子一只,温顺机灵,与端           面刻佛传故事,背面刻佛三身。塔身,单层中空,
 六条短宽褐彩条纹,中有圆珠形钮,施点彩。罐身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