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9 - 《鹿城区志》
P. 1039

. 92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五十一 文  物       . 921 .




                                                                                                                                     为秦灭,王率其民抗秦,又助汉灭楚。惠帝三年,                                岁甲辰(1844),余奉命出守是邦,迨孝廉王玉、
                                                                                                                                     封东瓯王,殁葬瓯浦。自汉迄今千有余年而灵不                             恩骑尉戴如湘、监提举曾坎等捐修王墓,请序于余,
                                                                                                                                     泯,犹能福庇于民,永享血食,不亦宜乎!但人                             以寿诸石。余嘉诸君之善举,乃捐俸以助其成,并
                                                   第一节碑碑碑刻
                                                                                                                                     知华盖庙而不知瓯浦之墓,荒烟蔓草,物换星移,                            述其颠末如此。
                                                                                                                                     断碣残碑,几部可辨。                                            道光二十有四年(1844)甲辰冬月谷旦。
                古代碑刻分布城乡各地,由于种种原因,散失
                                                                                              海神庙碑局部
            湮没甚众。《永嘉县志》所列“国朝碑目”71 目,
            现仅见 26 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碑
                                                                                                                                                                          第三节碑摩崖题刻
            刻陆续发现,而为文物部门所收集保管者仅数十方。
            其中以北宋元丰三年(1080)《海神庙残碑》为最早。
            温州博物馆经多年收集,积累一批晚清以来前人搜                                                                           伍显军                         鹿城摩崖题刻,经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共发
            罗的古碑拓本,其中属温州的碑拓 90 多件,题字                                                                                                 现 10 余处。主要分布在积谷山、华盖山和松台山。                             ਾඍൂख़ḤḤ
            拓片 124 件。                                                                                                                                                                      积谷山飞霞洞内右壁上,共六行,楷书,阴文
                                                                                                                                         ࠒܡ೶ଉ࿫െख़Ḥ                                      竖刻,字径 5 厘米。全文为:“重刻孙、谢二公诗,
                                                                                              稿 /
                ഼ᆻЗḤḤ                                                                                                                    中山公园南端,积谷山又名飞霞山。据光绪《永                         吴兴刘述。汉兴文艺推儒首,谏议才能□□师。更
                位于临江镇岙底村。辉绿岩质,穹首,须弥座,                                                                                                嘉县志》、《永嘉闻见录》、《东瓯金石志》等文献                           向谢岩镌丽句,清风千古照江湄。皇祐四年(1052)
            高 1.9 米,宽 0.95 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立。                       ૳ݔჽᄯෳี࠺ḤḤ                                                          记载,积谷山摩崖题记达 50 余处。现存较完整的有                         十月十五日。”据《东瓯金石志》载,原有 48 字,
            额题“圣旨”,碑阳镌“旌表程奕尚义之石”,阴                                北宋政和元年(1111)立。碑文 21 行,约 300 字,                                     飞霞洞宋边调、马寻、郑赓、任逵、赵汝譢等题名,                           现可认仅“重刻”、“二公诗”、“刘述”、“艺
            刻楷书;碑阴 22 行,共计 764 个字,楷书阴刻,                        楷书,下一部分已漫漶,大致内容为记述造塔经过                                                曹观、刘述、谢泌等题诗 9 处。春草池东南山崖峭                          推儒首谏议才”、“更向谢”、“清风千古”、“江湄”
            记述程氏兄弟输粟赈饥之义事。市文物保护单位。                             与塔内藏有经文。文中提到的继忠法师,系北宋东                                                壁上有明王诤“云根”及近人郑岳“气如虹”等题                            等 23 字。《宋史·刘述传》云:“刘述,字孝权,
                                                               南一带高僧,著有《扶宗集》。1951 年 3 月妙果寺                                           刻 4 处。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
                ݚപ૲җЗḤḤ                                        千佛塔出土。                                                                                                                  ……绍兴初,赠秘阁修撰。”可见,此诗是刘述知
                北宋元丰三年(1083)立。赵玑撰文,碑文                                                                                                    ྆૟ൂख़Ḥ                                         温州时所刻。
            800 余字,记述其时风痴(台风俗称)肆虐状况,                              ᇗࡹܝੌЗ࠺ḤḤ                                                               积谷山东南麓飞霞洞谢客岩上方。题刻保存较
            以及撰者随知州石牧之祷于海坛山海神庙的经过。                                清康熙十二年(1673)立。许重华撰文,碑文                                             完整,楷书阴文,五行直刻,字径 0.04 米,共 32                           ᆢᘻ֩ี଀Ḥ
            赵玑字景仁,浙江衢州人,元丰间任温州通判。此                             600 余字,记修复鼓楼经过。许重华时为浙江提刑                                              字,诗云:“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                                积谷山东南麓飞霞洞内左壁上,共三行,楷书,
            碑已碎为数段,藏于温州博物馆。                                                                                                          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下署“远孙                            阴文竖刻,字径 8 厘米。文云:“至和二年(1055)
                                                                                                                                     泌述”。《宋史·列传》卷六十五载:谢泌(950                           十有二月望日,郑赓、王奎轸、林瑾、沈珙同饮饯。
                                                                                                                                     ~ 1012),字宗源,歙州歙县人。自称是晋太傅(谢)                       陈象古、妷知本、知让。”按《郡志·隐逸传》云:
                                                   第二节碑墓碑志
                                                                                                                                     安第二十世孙。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曾任                           “郑赓,字泰臣,永嘉人。” 王奎轸、林瑾、沈珙
                                                                                                                                     两浙转运使。                                            三人,文献无考。《东瓯金石志》卷三载:“象古
                境内古代墓志,出土保存至今者为数甚少。光                                                                                                                                                   为陈少惠小子,求古之弟,官至太常寺大祝。”
            绪《光绪·金石》所录明墓志 13 方,志石大都无存,                            ᇗྩתᤃ຦ଜ࠺ЗḤḤ                                                             ઔ࿙aቐᡀa׬ჭޗี଀Ḥ
            仅存部分志文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立。张璥撰立。东瓯                                                 积谷山东南麓飞霞洞谢客岩上,位于“谢客岩”                             oᄉ۴pെख़Ḥ
            地大兴基建,墓志陆续出土,温州博物馆收藏达 70                           王墓在鹿城瓯浦山东麓,坐西朝东。原墓埋于荒藤                                                摩崖“大”字之右,“客”字之侧,楷书阴文,四行                               积谷山西麓谢池东侧一巨石上,岩高约 3 米,
            余方,还保藏一批晚清以来所搜集的墓志拓本 150                           蔓草,是年重修。墓记楷书,约 300 字,记述修墓                                             直刻,字径5厘米,共19字,保存较完整。文云:“马寻、                       宽近 1.5 米,上镌“云根”二巨字,右署“竹岩书”,

            余件。                                                经过,张璥时为温州知府。此碑现嵌在瓯浦重建之                                                左瑾、董元亨同游。庆历甲申(1044)季冬十二月题。”                       楷书阴文直刻,题字字径米余,落款字径约 0.2 米。
                                                               东瓯王墓右侧。                                                               《万历郡志·秩官》载:马寻,须城人,举毛诗学究,                          据光绪《永嘉县志》载:竹岩乃王诤之号,字子孝,
                ࿏ർරଜᆽḤḤ                                           温郡古称瓯国,郡山环境,苍翠郁茂,而城东                                               判大理寺,明法律,历任提点两浙、陕西刑狱。又光                           永嘉二都人。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墓主薛叔似(1142                       华盖山尤巍然甲于一郡。山之麓故有东瓯王庙,岁                                                绪《永嘉县志》载,庆历年间,左瑾以都官外郎知
            ~ 1221),永嘉人。乾道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                          时伏腊,邦之士民莫不置礼列馔拜于庭下。遇瘟疫                                                温州军州事。董元亨“宝元、庆历年间通判温州”。                               ૎ಅ׳ଉ࿫െख़Ḥ
            宣抚使、端明殿学士。志文楷书,民国 24 年(1935)                       水灾,祷辄有应,人益敬之。                                                         《宋史》有传。可见该石刻为三人同官温州时所题。                               华盖山西麓,洞口高 2 米,阔 1.5 米。内底凹
            出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藏温州博物馆。                                 按王姓驺氏,讳摇,越王勾践七世孙。迨越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