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5 - 《鹿城区志》
P. 465

. 35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十三 环境卫生         . 357 .




              重视。1989 年~ 1990 年,新建公共厕所 30 座,改                   上,配有残疾人通道、自动冲洗、烘干机、音乐播
              建 28 座,建成容量为 1200 吨的大型储粪池 1 座,                    放等设施。境内公厕均以招投标形式,由个人或单
              公共厕所粪池 31 座。截至 1990 年底,境内有公共                      位承包收费管理,地处在人流量少的地段,政府适
 卷十三          厕所 93 座、小便池 55 处、储粪池 2 座、放粪码头                     当地补给承包者一定的费用,反之承包者则要上交

              2 座、化粪池 36 个。1990 年 ~2003 年,新建、改                  部分收费款。
              建公共厕所 290 个,厕所的质量有所提高。2003 年,                         至 2003 年,全区小便池基本拆除,部分被改
 ߌ࣢໏ള         投资 23 万元在锦绣路文化公园内开建市区首座生                          建为厕所。在旧城改建中,不少厕所被拆除后没有

              态厕所,面积 101 平方米。至年底,全区共有公共                         及时重建,公厕数量还达不到建设部“在人口流动
              厕所 360 座,其中一类 42 座,二类 39 座,其余均                    密集地方 300 米~ 500 米一座公厕”的标准。由于
              为三类。府西路和华盖山下各有 1 座一类公厕,这                          粪便处理已由粪便处理中心统一处理,放粪码头和
 民国时期,城区无公共厕所和垃圾堆放场,境内只有 20 余只破旧垃圾箱,8 辆手拉垃圾车,有私人设的
              两座公厕的实用面积均有 80 余平方米,高 3.5 米以
 茅坑 1000 多处、小便桶 2000 余只,粪便、垃圾由城市贫民和郊区农民收集运往农村。1929 年,配备卫生警
 察和清道夫管理环境卫生。1937 年,永嘉县立医院改名为卫生事务所(主管医疗卫生),负有环境卫生的规
 范和检察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温州市公共卫生管理规则》,建立环境卫生委员会。1951 年 4 月,
 废除封建“粪地”把持制度,建立统一管理城区粪便的肥料公司和专业清肥队伍。1951 年 6 月,建立市肥料  第二节章垃圾箱    亭    场    厂
 公司。1952 年,成立市爱国卫生委员会。1984 年,设鹿城区爱国卫生办公室,1993 年,归属鹿城区城市管
 理局。2002 年,改城市管理局为市政园林局。
                  গࠍ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卫生工作从单一清除粪便逐步扩大,环卫设施逐年改善,运输工具机械化程
 度不断提高。至 2003 年,境内共有 360 座公厕,粪便统一集中杨府山粪便处理池处置,有垃圾转运亭 20 座,  1959 年,城区主要街道上均设置果壳箱和痰盂,
 大型垃圾堆放场 2 处计 72540 平方米。各种机动车 105 辆,其中压缩式机械性垃圾车 84 辆,洒水车 6 辆,抽  计果壳箱 279 只、痰盂 313 个,各居民区内都建有
 粪车 15 辆。2003 年,临江垃圾发电厂建成,使境内的垃圾处理更趋科学合理。  垃圾坞。1980 年~ 1983 年,曾在各主要街道上设
 在环境卫生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开展了群众性灭“四害”、同疾病作斗争等爱国卫生工作,为改善  铁质垃圾桶,1984 年撤除。后在沿街人行道设置铝
 城市的环境卫生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制果壳箱与地下痰盂 330 套。1990 年,在五马街、
              解放路、信何街、百里东路 4 条主要街道上设置
              100 只蘑菇形果壳箱,望江路设置 30 只鲤鱼式果壳
              箱。1990 年以后,政府平均每年投入 400 万元,在
 ֻ၂ᅣᅣഡᅣീ      境内新建、改建垃圾坞,新增垃圾箱。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水心住宅区建成第一个水冲式垃圾坞,
              此后这种水冲式垃圾坞得以普遍应用。2002 年,政                             乘凉桥垃圾中转站(2002 年)                  孙舒畅 /
 1951 年 6 月,市肥料公司建立后,开始有计划  1990 年 ~2003 年,政府投入资金近亿元。民间资本  府又增加投入 95.87 万元,新增、更换垃圾箱(果  用封闭式机械压缩完成。
 地进行市区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鹿城区成立后的  也大量投入到环卫事业中,如民营企业温州伟明环  壳箱)1423 只,改建和修建垃圾坞 51 个。至 2003 年,
 1987 年 ~1990 年,投入环卫事业经费 2230 万元,  保公司,投入 1.8 亿元在临江建成垃圾发电厂,日  境内共有 1800 个垃圾坞,平均每个社区 18 个,垃  গࠍӆ
 环卫设施专用款 643 万元,建成公共厕所 93 座、  处理生活垃圾 800 吨,每年处理生活垃圾 29.2 万吨。  圾箱(果壳箱)2030 个,有 1500 个分布在大街小巷,  1950 年,在麻行划地 800 平方米,用作垃圾堆
 小便池 55 处、储粪池 2 个、厕所化粪池 36 座。  此外,群众捐资建公厕、垃圾场等卫生设施,也相  有 530 个放置在社区。  放场,1953 年扩大到 2000 平方米。1954 年迁至吴桥。
                                                                1964 年,在镇宁巷北面江边,填筑成面积 1800 平

                  গࠍ๕                                           方米的垃圾场。随着市区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燃料
                  1984 年~ 1990 年,先后投资 105 万元,在道                 由柴薪改用煤饼,灰渣大量增多,再加上街办企业
 第一节章公厕    化粪池
              后、双桂巷、永川路、吴桥、上村、半腰桥等处建                            产生的大量工业垃圾,以致场地无法容纳。1982 年,
              6 座电动装置的垃圾转运亭,每装 1 车垃圾,从升                         市政府拨款 35 万元,在双屿镇卧旗山下征地 2.93
 1951 年,小南门公共码头与人民广场的公共厕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建、改建内部厕所 414 座。  斗、移位、装放汽车,只需 1 分钟,比手工装车快  公顷,建成 2.7 万平方米的大型垃圾场。1987 年,省、
 所相继建成,并在吴桥兴建容量为 460 吨的储粪池。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建公共厕所仅 11 座,改  几百倍,比铲车装垃圾快几十倍。1989 年,又在洪  市区联合投资 240 万元,在老场旁边的中央涂扩建
 至 1959 年,共填塞私人茅坑 1100 处,撤除小便桶  建 11 座,小便池没建,且被侵占、填塞 30 余处。  殿、水心两处兴建垃圾转运亭各 1 座。至 2003 年,  1 处 4.62 万平方米垃圾场。2000 年,在杨府山和上
 2000 余只,先后兴建公共厕所 59 座、小便池 94 处,  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环境卫生得到了  境内共有 18 座垃圾亭,垃圾装运和处理,全部运  戍两地各建成一个垃圾焚烧场,日处理垃圾分别为
                                                                600 吨和 900 吨。东庄、临江、永强 3 家垃圾发电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