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8 - 《鹿城区志》
P. 468
. 36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垃圾收集量,20 世纪 50 年代平均年 4600 吨, 来,逐年增加,1986 年为 7.7 万吨,1990 年增加到
60 年代为 6000 吨,70 年代为 9000 吨,80 年代以 13.88 万吨。2003 年,达 36 万吨。
第四节节爱国卫生
1952 年,成立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爱国卫生工 加大消杀力度,采取一天一次进行消杀。在农村,
作属卫生局主管,由各街道卫生院负责,以预防传 还开展改厕工作,填充露天粪坑。每年夏、秋季节,
染病、消灭“四害”为主,同时负责水改和配合环 用石灰、敌敌畏、三六粉喷洒厕所、粪池、垃圾堆、
卫部门做好环境卫生工作。1984 年,境内原城东、 阴沟水塘等蚊蝇孳生场所,并把这一工作列入环境
城南、城西、城郊四区合并,设鹿城区爱国卫生办 卫生业务。同时建立专门组织,定期检测城区蚊蝇
公室,1993 年归属鹿城区城市管理局,2002 年 2 月, 种类、习性,向防疫部门提供情况。
归属鹿城区市政园林局。
ႂඣཨ
oඹݝp 1951 年夏,市肥料公司对市区水井进行调查摸
“大跃进”时期的“四害”为苍蝇、老鼠、蚊子、 底,并组织 260 名居民干部学习饮水消毒技术,对
麻雀,因麻雀成了保护动物,后来将“四害”定为 老城区 2556 口公、私水井进行药物(漂白粉)消毒。
苍蝇、老鼠、蚊子、蟑螂。在城市,以灭“四害” 以后组成专业饮水消毒组,定期对井水质量进行测
为主,每年投放灭鼠、灭蟑药。至 2003 年,每年 定、消毒。为方便居民用水,1952 年和 1953 年,
组织开展活动,主要是春季灭鼠、夏季灭蟑螂。灭 增建公共井 17 眼(市区 7 眼,近郊 10 眼),修理
蟑螂内环境用的毒饵、药笔,外环境用的烟炮用烟; 公井 132 眼,并在出水多、水质好的公井安装手摇
灭鼠内环境用的毒饵,外环境用蜡块用药等。年平 水泵 19 部。1954 年~ 1957 年,夏秋抗旱期间,市
均约投入灭蟑螂颗粒毒饵 16 万包,药笔 14.7 万支, 环卫部门拨出资金租用数十只船到 30 里外江河中
外环境烟炮 0.95 万盏,灭鼠毒饵 27 吨,外环境蜡 载运饮用水 7.5 万担,在老城区设 13 个代水站,无
块 1.1 吨,使全区的蟑螂密度和鼠密度测定都达到 偿供应市民。1984 年,鹿城区爱国卫生办公室成立
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对外环境的蚊蝇孳生地列 后,工作组到农村开展水质改良工作,帮助指导村
入定期定时进行消杀,每月 4 次。2003 年非典时期, 民安装自来水,逐步放弃饮用河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