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5 - 《鹿城区志》
P. 935

. 81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四十七 教  育       . 817 .




                ࿐࿐Ꭳ                                               草堂塾塾在城南厢,宋张辉设教,子孝恺、孙                                                   1958 年,在“大跃进”形势下,幼儿园猛然发                       第九幼儿园、区童之梦幼儿园、实验幼儿园被命名
                学塾是古代的基础教育场所。就讲学内容和方                           纯继之。                                                                  展到 780 所,在园幼儿 21673 人。但因师资和设施                     为温州市示范性幼儿园;温州市第三幼儿园、第四
            法而言,学塾相似于书院。但规模一般不及书院。                                城西塾塾在城西(今郭公山附近)。宋郑伯海立,                                             不足,保教质量下降。1961 年,开始贯彻“调整、                         幼儿园、第六幼儿园、上陡门中心幼儿园被命名为
            它大多招收 5 岁至 13 岁的学童,入学人数不限制,                        从学者数百,后人称其地为学堂前。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整顿,1962 年,调                         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
            学习年限也不固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                              雅俗塾塾在雅俗坊,薛季宣延师设教,郡为立                                               整为 41 所,在园幼儿 3045 人。                                  1995 年~ 1999 年,市第一幼儿园、第四幼儿
            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等为教材,采                             坊。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处于混乱状态。                          园先后在谢池巷、仓后街原址重建;温州市第六幼
            取个别教学法。学塾设置情况不等:族塾、村塾和                                经行塾塾在通道桥,宋丁昌期设教,子宽夫、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境内有                         儿园、第七幼儿园、第八幼儿园分别迁址桥儿头、
            家塾,系一族、一村和富有人家延师设教;学馆(塾),                          廉夫继之。                                                                 幼儿园 33 所,在园幼儿 4159 人。                             花坦头、南浦二区扩建,改善办园条件,发挥公办
            由名儒在家乡聚徒讲学;义塾,由地方划拨公款或                                南湖塾塾在茶院寺东,宋毛崈立,延陈傅良讲                                                   1979 年以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两                       幼儿园的示范功能。
            私人筹资而办,免费吸收当地贫寒人家子弟入学。                             学,蔡幼学、叶适、陈埴继续设教。                                                      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                                1997 年 9 月,幼儿教育和托儿教育分别归口区
            义塾又称义学,多置有学田。义塾性质和社学相似,                               松台书塾塾在松台山下,明邑人张孚敬建。                                                各类托幼组织,积极发展幼儿教育。1980 年,幼儿                         教委和区妇联管理。2001 年 8 月,区政府决定区教
            只是社学系官学,而义塾除官办外,有部分属私人                                永 嘉义塾 塾 在城四隅,共设四所,清康熙                                              园发展到 75 所,在园幼儿 11276 人。                           委主管辖区内幼儿园,各幼儿园不得招收 3 周岁以
            举办。由于各地普遍设置,义塾逐渐代替社学。宋代,                           二十一年(1682),知县郑廷俊立,延文行之士四                                                  1985 年,鹿城区继续贯彻“多渠道、多层次、                       下的托儿;区妇联主管辖区内托儿所,各托儿所不
            学塾纷立,讲学盛行,南湖塾较为著名。明清两代,                            人讲课,岁给廪脯,亲诣考课,训导蔡启份捐助纸笔。                                              多形式”的办园方针,个体、集体等多种性质的幼                            得招收 3 周岁以上的幼儿,理顺了幼儿教育管理体
            学塾特别发达。清末民初,新学勃兴,学塾逐渐萎缩,                              温卫义塾   旧在温州卫署西。清乾隆三十二年                                             儿园不断创办。1986 年后,根据国家教委的意见,                         制。
            至 20 世纪 50 年代终告绝迹。                                 (1767),温州卫黄大馥捐廉重建。四十二年,温                                              挖掘小学潜力,增设学前班。(至 1988 年,设有                             1999 年开始,不断推进办园体制改革,继续鼓
                境内学塾主要有:                                       州卫安如 重修。同治四年(1865),温州卫张均修                                             学前班 85 个,在园幼儿 4186 人。1999 年 9 月,小                 励公办幼儿园以国有民办的形式承办宅区配套幼儿
                东山塾塾在谢池巷,宋周行己立,延沈躬行、                           葺。光绪五年(1879),改为温卫义仓,移义塾于                                              学学前班取消)。1987 年,全区有幼儿园 236 所,                      园。
            戴明仲设教。                                             新河街真武宫,后移于卫署西南。                                                       在园幼儿 12770 人。其中个体、集体举办的幼儿园                            2000 年,鹿城区教委和交警鹿城大队联合发文,

                孝廉塾塾在解元巷幞头河(今信河街)。宋仰                              东瓯义塾塾在木杓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228 所,在园幼儿 10441 人,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                      加强幼儿接送车管理。区教委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幼
            忻立,周行己曾在此教授经义。                                     知府张璥建。                                                                的 81.76%。                                         儿园设施、饮食卫生、传染病防治的检查与指导,
                儒志塾塾在城东南隅(今谢池巷)。宋王景山                              三府义学塾在通判署大门右(今广场后巷)。                                                   1989 年,全区幼儿园发展到 262 所,在园幼                     实行安全工作制度化。
            设教,郡为立儒志坊。                                            永嘉义学塾一所在鹿城书院内;一所在习礼坊                                               儿 18612 人。此后,幼儿教育工作重心由“量的扩张”                          2003 年,有区属幼儿园 105 所,在园幼儿
                德新塾塾在德新坊,宋朱耸建,延蒋惠设教,                           (今公园路)庄公祠内,旧名习礼塾,清光绪二年                                                开始向“质的提升”转移。1990 年后,加强制度建设,                       18679 人,教职工 1743 人。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
            嘉定间裔孙平叔继之,郡为立坊。                                    (1876),知县潘骏复设,名东嘉义塾;一所在吉                                              规范办园行为。2001 年,公办幼儿园与乡(镇)                          幼儿园 95 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 90.48%;幼儿
                少南塾塾在五马坊,宋陈鹏飞立,以经学教授。                          士坊横街西土地祠巷内,光绪六年,知县张宝琳设,                                               幼儿园缔结了姐妹园关系,加快乡(镇)中心幼儿                            15397 人,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 82.43%;教职工
            鹏飞,字少南,故名。                                         名吉士义塾。                                                                园建设。                                              1493 人,占全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
                                                                                                                                         1994 年~ 2003 年,温州市第一幼儿园、第二                    85.66%。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
                                                                                                                                     幼儿园、第五幼儿园、第七幼儿园、第八幼儿园、                            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格局。

                                                ֻؽᅣ࿐Ⴜظ࢝ტ

                                                                                                                                                                         第二节学幼儿园选介
                                                 第一节学发展概况


                                                                                                                                         ໑ᇜ൧ֻඹႼظჳḤḤḤ                                   幼园所称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1951 年,中央人民                                                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前身是创建于 1952 年                           ഈ׷૊ᇏྏႼظჳḤḤḤ
            规定设立蒙养院,保育 3 岁 ~7 岁的幼儿。                            政府政务院决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的市立第一小学附设幼儿园。1962 年独立建园,第                             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创办于 1994 年,园址
                民国元年(1912),改订学制,设立蒙养园。8 年,                     1952年,温州市区部分小学和工厂附设幼儿园(班),                                            二年定名市中心幼儿园,担负市区公办幼儿园的辅                            在上陡门住宅区,属社区配套设施幼儿园。2003 年
            夏国英在县前头创办 1 所蒙养园。11 年公布新学制,                        境内有幼儿园 10 所,班级 20 个,在园幼儿 737 人。                                       导任务。1987 年,改称市第四幼儿园。2003 年上                       上半年设 12 个班,幼儿 403 人。教职工 42 人。曾
            改名幼稚园。民国 17 年以后,省立第十中学师范部、                         1957 年,采取公办、民办并举的方法,提倡厂矿、                                             半年设 15 个班,幼儿 540 人。曾获浙江省先进托
            温州中学等都曾设立过幼稚园,由于经费困难而停                             企业、机关、团体和群众创办幼儿园,当年幼儿园
            办。至 1949 年 5 月前,城区仅有中央镇第一中心国                       增至 46 所,在园幼儿 2591 人。
            民学校附设幼稚园 1 所。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