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3 - 《鹿城区志》
P. 933

. 81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四十七 教  育       . 815 .




                                                                                                                                     须以程朱理学为准,书院逐渐趋向官学化。明初,                            (1588),知府卫承芳重建。二十四年,知府刘
                                                                                                                                     兴建官学,书院因不受重视而沉寂。至嘉靖间,科                            芳誉重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府俞文漪
                                                                                                                                     举制度弊端丛生,官学腐败,一批士大夫重新提倡                            重修建讲堂。
                                                ֻ၂ᅣტܞս࢝ტ                                                                             自由讲学,书院又兴盛起来。明代,书院课程为四                                中山书院院因东山书院地形卑隘,不足以容,

                                                                                                                                     书五经经义,官立书院有月课月考规定。清代,对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李琬别建书院于府
                                                                                                                                     书院先是禁锢,后又奖诱、提倡,但严加限制,书                            治东北隅中山之麓(今温州市实验中学校址),延
                                                第一节育府学育县学
                                                                                                                                     院进一步官学化。清代,书院以教学四书五经、学                            师立教,故名中山书院。占地十亩二分,有院舍
                                                                                                                                     做八股文为主,由南宋时重视义理和经世之学转向                            六十多间。前建讲堂七间,中曰精勤,右曰大雅,
                府学、县学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书。府                           (1735),民居火灾延及庙祠。乾隆二年(1737),                                           考课,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清末,废科举,                            左曰修道,上为文昌阁;右楼五间,左楼十间为肄
            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县学设教谕、训导。明代                             道府率董理重建先师庙。十六年,训导童基移建尊                                                兴学堂,书院陆续改办新式学堂。书院经费主要依                            业地。傍山凿池,作三亭,为游憩之所。道光十一
            开始,府、县学生员分廪膳生、增广生和附学生三类。                           经阁。十七年,教授王执玉率诸生补建泮池及桥。                                                靠学田收入。                                            年(1831),巡道贾声槐、知府吕子班、永嘉知县
            管理严格,以朝廷颁行的学规作为评定生员品行的                             温州府学为浙江最早建立的府学之一。                                                                                                       傅延焘倡率绅董捐修。同治七年(1868),知府戴
            准则。府、县学置有学田。                                                                                                                 ໑ᇜکඋ඀ჽ                                        槃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办温州府学堂。
                                                                  Ⴅࡁཅ࿐                                                                   东山书院院旧在华盖山(东山)麓,宋王开祖                              肄经堂院在中山书院内,由修道堂改建而成。
                ໑ᇜک࿐                                              北宋元祐三年(1088),永嘉县令吴君平在                                              讲学处,后世称东山书院。明嘉靖十二年(1533),                         清咸丰三年(1853),巡道庆廉选拔优秀生员肄业其中,
                东晋太宁间(323 ~ 326),建立永嘉郡学于                       华盖山麓(今县学前)建永嘉县学。元至大德间                                                 毁于飓风,三十一年,知府龚秉德重建。清雍正十                            专课经义诗赋,仿省城诂经精舍程式。
            华盖山麓。宋天禧三年(1019),知州叶温迁郡学                          (1264~1308),县尹萧玉、宋也先、王安贞相继改建。                                          年(1732)巡道芮复传移建于城东南积谷山麓,傍
            于九星宫故址(今府学巷)。治平二年(1065),                           元延祐元年(1314),被毁,二年,县尹何玉建礼殿,                                            山筑舍,依石为门,有讲堂廨舍为肄业地,前绘灵                                Ⴅࡁཅඋ඀ჽ
            毁于火灾。熙宁初(1068 ~ 1072),知州周延隽                        五年,县尹王贡建门庑、讲堂。至顺二年(1331),                                             运像,内祀儒志先生(王开祖),左建文昌阁。乾                                浮书书院院在城内松台山下小雁池东。北宋大
            移郡学于州治西南。元祐五年(1090),知州范峋                           县尹赵塔纳最终建成。明洪武元年(1368),知府                                              隆二十年(1755),巡道朱椿兴修。二十四年,巡                          观间(1107 ~ 1110),周行已建。
            将郡学迁回九星宫故址。绍兴十年(1140),又遭                           汤逊、知县韩钧修建。二十八年,知县李廷珪创先                                                道徐绵、知府李琬、知县崔锡次第重修。道光十年                                芙蓉书院院在习礼坊开元寺(今公园路),因
            火灾,知州程迈重建。嘉定七年(1214),知州留                           贤祠。宣德元年(1426),庙庑毁于飓风,邑人戴                                             (1830),巡道贾声槐、知府吕子班倡捐率绅士重修,                         其地“芙蓉五月先花”,故名。明郡人王瓒读书于此。
            茂潜重修。                                              文堡、林斐、黄福昌重建。九年,知府何文渊重                                                 从学者日众。同治二年(1863),巡道周开锡以膏                              鸡鸣书院院在县学文庙西,明弘治间(1488 ~
                元延祐间(1314 ~ 1320),总管赵凤仪重建。                     修。成化十八年(1482),知县文林辟地东北山麓                                              火入中山书院,东山书院月课遂废。                                  1505),知县林廷建建。万历十四年(1586),知
            至正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四年(1371),知府汤                           重建明伦堂,筑杏坛,凿泮池。弘治间(1488 ~                                                  永嘉书院院在书堂巷。宋淳祐十二年(1252),                       县蒋行义重建。二十四年,知县林应翔重修,改名
            逊重建。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府项澄修文庙,                          1505),林延林、汪循等人先后扩建学宫。清康熙、                                             王致远、陈南一建。因培养人才有功,知州赵师篯                            文昌会馆。清废。
            建明伦堂。弘治十三年(1500),知府邓淮增修。                           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陆续修建。                                                    在书堂巷立渊源坊以示表彰。                                         龙渠书院院在县学文庙西,明嘉靖二十年
            嘉靖十三年(1534),知府郁山修建明伦堂。万历                              清代建置:“中为大成殿,翼以两庑,后为崇圣祠,                                                鹿城书院院在府治东北隅(今广场后巷)。明                          (1541),邑人王澈等建。
            七年(1579),郡人参政王叔杲重建堂舍。三十一                           前为大成门;门外,左名宦祠,右乡贤祠,前棂星门,                                              弘治十三年(1500),知府邓淮建。万历十六年                               环壁书院院在浮沚书院旧址,明嘉靖间(1522
            年邑人王光美重建尊经阁。清康熙十一年(1672),                          又前泮池,左右戟门,环以周垣(围墙)。大成殿
            巡道许重华、护巡道陈遇主率属同修戟门,教授李                             西为文昌阁,东为明伦堂,堂后教谕署,堂左青云
            璋率诸生重修尊经阁。二十三年,巡道杨懋绪、诸                             馆,两廊为博文、约礼斋。前为仪门,门外土地祠,
                                                                                                                                                                         第三节节社学节学塾
            定远相继率属重建先师庙。二十五年,知府汪爌重                             训导署在仪门左。”蔚为大观,成浙东一大县学。
            修明伦堂。五十八年,教授凌霄续修。雍正十三年
                                                                                                                                         ഠࢫ࿐                                           嘉县有社学 97 所,城内 10 所,城厢 4 所,其余在
                                                                                                                                         社学俗称乡学,是启蒙性质的官办地方学校,                          各都。清顺治九年(1652),令“每乡设社学一区”。
                                                   第二节节书节院
                                                                                                                                     始创于元,终于清末。元代,五十家为社,每社立                            入社学年龄,明正统元年(1436),规定八岁可入
                                                                                                                                     学一所,授以人伦,依法训导,读书习礼。明清时期,                          社学,清雍正元年(1723),规定“凡近乡子弟年
                唐末五代十国期间,战事频繁,官学衰落,一                           王致远、陈南一创建永嘉书院。宋代,永嘉学派的                                                社学进一步发展。明洪武八年(1375),诏立社学。                         十二以上,二十以内,有志学文者,俱令入学肄业,
            些士大夫选择山林名胜之地建屋立舍,藏书授书,                             学者通过书院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人                                                明代三十五家设社学一所,入社学的民间子弟除读                            以成就无力读书之士”。社学择其学高身正者为师,
            聚徒讲学,这是书院的前身。北宋王开祖讲学郡城                             才辈出,书院教育出现鼎盛时期。元代,鼓励增设                                                四书五经外,兼学《御制大诰》、律令及礼俗。永                            多为乡里名儒。社学一般置有学田。
            东山,境内始有书院;周行己建立浮沚书院。南宋                             书院,规定书院由礼部派人充任山长,教学内容必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