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2 - 《鹿城区志》
P. 932
卷四十七 教 育 . 813 .
卷四十七
࢝ტტ
鹿城教育源远流长。东晋太宁间(323 ~ 326),建立永嘉郡学于华盖山麓,为浙江最早的地方学校之一。
①
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永嘉学派 先行者王开祖讲学郡城东山,温州始有书院。元三三年(1088),
永嘉县令吴君平建永嘉县学,地址在城南华盖山麓。大观间(1107 ~ 1110),周行己在永嘉县城建浮浮书院,
培养人才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永嘉学派的学者则通过书院、学塾聚徒讲学,切磋学术。明清两代,
社学繁荣,书院林立,学塾遍布乡里。晚清后,出现各类新式学校,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诒让在府
城筹资创办蚕学馆,二十八年,又创办温州府学堂。他率先提出普及教育主张,并“兼重女学”。重视学以
致用,主张开设外语及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课。更重视培养师资,筹建师范学堂,举办唱歌、博物、理化
讲习所。他开启办学新风,影响深远,为境内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民国时期,学堂改称学校。其时,城区有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温州市立中学、永嘉私立瓯海中学、永嘉
私立建华初级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经历多次波折,仍然得到长足发展。鹿城区建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取得显著成就。1985 年,普及初等教育,1994 年,通过浙江省“两基”(基
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7 年,通过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
2001 年,实现创建浙江省教育强区目标。
至 2003 年,鹿城区有公办小学 75 所、普通中学 9 所、职业中学 2 所、特殊教育学校 2 所、幼儿园 10 所、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8000余人。社会力量创办小学2所、职业中学3所、幼儿园95所、
短期教育培训机构 78 所。小学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 98.01%,初中毕业生
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 96.90%,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8.3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 98.60%,
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 99.72%。已创建示范学校 10 所,示范幼儿园 12 所,教育强乡(镇)3 个。全区加
快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个适应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①永嘉学派:南宋学派之一。因主要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均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人,故称。
反对朱熹、陆九渊的理学,认为“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离开具体的客观事物不可能有抽象的“道”存在。
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脱离实际的繁琐议论。在当时与朱熹的理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鼎足而三。与金华学派、
永康学派同有浙东学派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