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16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四章   海 域

                      【 南水道 】   在青山岛南侧 , 故名 。 介于青山 屿岛之间 。 因水道南侧为洞头岛而得名 。 长约
                  岛与状元岙岛之间 。 水道中部深 20 米以上 , 南部 10.20 公里 , 宽为 3 公里 , 为船舶近岸航行的主航
                  较浅且多沙洲 , 西南部水深 2 — 5 米 , 最浅处仅 1 道之一 。 连接三盘门水道 、 小花岗门水道和三盘
                  米 。 为经深门入洞头峡南下的主要航道 , 候潮可通 港水道 。 洞头峡水道东部水深 5 — 9 米 , 可避七
                  500 吨级船舶 。 水道长约 4.30 公里 , 宽约 1.20 公 级诸向风 。 海水涨潮流向西 , 流速为 2.5 节 ; 退

                  里 。 南水道东口有笔架礁 , 其周围约 0.18 公里范 潮流向东 , 流速为 2 节 。
                  围内皆是险恶水域 , 不宜靠近 , 水道西口有干出                           【 三盘港水道 】   介于大三盘岛和洞头岛之
                  0.50 米的乌礁和干出 2 米的龙角礁 。 海水涨潮流 间 , 因其西北侧为大三盘岛而得名 。 该水道东西
                  向西 , 退潮流向东 , 流速均为 1 — 2 节 。                     向 , 长约 3.50 公里 , 平均宽度为 0.18 公里 , 航道
                      【 深门水道 】   介于状元岙岛和深门山岛之 水深 3 — 9 米 。 东端入口处有明礁 “ 背蛙岩 ”, 上

                  间 , 北接温州湾 , 南连洞头峡 。 因与邻近的浅门 设有灯桩 , 闪 4 秒 , 射程 13 公里 ; 该礁东约 100 米
                  水道相比 , 该水道水位深而得名 。 深门水道为南 处 , 有一干出礁 “ 背蛙头礁 ”; 水道中段北侧有乱
                  北向 , 形似漏斗 , 长约 0.50 公里 , 宽度最大 0.50 头屿 、 老虎屿 ; 在此两屿周围分别有乱头东礁 、 乱
                  公里 , 最小 0.10 公里 , 水深 30 米以上 , 最深处 47 头西礁和抬轿岩 ; 南侧的屿仔附近岸边有牛屿
                  米 , 但口外水深不及 3 米 。 北端西北侧有明礁 礁 。 水道西端南侧水位较浅 , 有大片泥滩 , 与洞

                  “ 笠岩 ”, 上设有灯桩 , 闪白 4 秒 , 射程 13 公里 。 中 头峡有一浅水道相通 ; 其东侧大三盘岛近岸处有
                  段东侧状元岙岛傍山也有 1 灯桩 , 为联闪 ( 3 ) 白 门槛礁和三藕礁 ; 西侧是三个屿和单个屿 , 在三
                  10 秒 , 射程 13 公里 。 其南侧有突出泥沙滩 , 船舶 个屿近岸有立标礁 , 上设有立标灯桩 , 航道取道
                  由南进入该水道时应予注意 。 可通百吨级船舶 , 立标灯桩东侧 。 海水涨潮流向西 , 退潮流向东 。
                  500 — 1000 吨级驳轮也可候潮通过 。 海水涨潮流 由于有洞头岛和大三盘岛作天然屏障 , 故可做锚

                  向北 , 退潮流向南 , 流速均为 3 — 4 节 , 大潮涨落 地 , 能避除东北风外七级诸向风 。
                  半潮时有急流 。                                            【 洞头港水道 】   介于洞头岛与半屏岛之间 ,
                      【 三盘门水道 】   介于大三盘岛与花岗岛之 因水道北侧为洞头岛而得名 。 该水道为东西向 ,
                  间 。 因水道南侧为大三盘岛而得名 。 又因水道 长约 4 公里 , 宽为 0.74 公里 。 西接黑牛湾水道 ,
                  在花岗岛东南侧 , 且比另一侧水道大 , 故曾名 “ 大 东通大海 。 航道水深一般为 3 — 8 米 。 东端入口

                  花岗门 ” 水道 。 水道长约 1.50 公里 , 宽约 0.56 公 处有内圆屿 , 是进港的良好目标 。 在东面入口处
                  里 , 水深 10 米以上 , 通过时须靠大三盘岛 , 同时 洞头岛近岸的大礁上设有灯桩 。 内圆屿北有 1
                  须注意水道两侧之浅滩 , 可通航千吨级船舶 。 水 处干出礁 “ 半潮礁 ”; 水道北侧 、 灯桩西有 1 处暗
                  道南侧大三盘岛岸设有灯桩 ; 中部两侧还有渔业 礁 “ 深水礁 ”, 2 个干出礁 “ 田尾礁 ”、“ 洞头港礁 ” 和

                  定置作业区 。 海水涨潮流向西 , 流速为 2.5 节 ; 1 处明礁 “ 红石礁 ”。 因此 , 在东口内圆屿周围和
                  退潮流向东 , 流速为 2 节 。                               近洞头岛岸一侧 2.78 公里以内为险恶水域 。 西
                      【 小花岗门水道 】   介于花岗岛和中屿之间 。 口两侧均为泥滩 , 水深不及 1 米 , 船只须候潮进
                  因该水道处于花岗岛西北侧 , 且又比花岗岛东南 出 。 西侧的洞头码头和岬角鼻仔尾尖之间有铁
                  侧水道小 , 故名 。 长约 1 公里 , 宽约 0.10 公里 , 水 钉礁 , 上设有灯桩 。 因这一段航道狭窄 、 水浅 , 所
                  深 4.40 米左右 。 水道中央有一干出礁 “ 青蛙 以载重百吨以上的船只一般不经此航行 , 而由东

                  礁 ”, 略靠近中屿 , 海水涨潮流向西 , 退潮流向东 , 口进出 。 海水涨潮流向西 , 退潮流向东 。 因水道
                  流速皆为 1 — 2 节 。                                  狭长 , 且系泥底 , 因此水深 5 米以上区域方可抛
                      【 洞头峡水道 】   介于洞头岛和状元岙岛 、 霓 锚 , 而且可避西北 — 东北向七级大风 , 东南风时


                                                              7
                                                                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