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康熙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08
·78· 开化历代方志集成(康熙) 第三卷 ·79·
也。为此,据实冒昧申覆,恳祈俯念穷邑本色实非土产,怜将应办 国用?今阅邸抄,见院部会议有云:本色颜料、药材等项,京中可
各款题改折色,逐年照额起解,以凭贸易,使部用不缺,而官民之 以买办,并各省解到不堪用者,俱应议酌折银解部。京畿为天下都
困庶得少苏,则国计民生两全而无弊矣。 会,百物鳞集,纸张聚卖必多,且六、七两年,黄白榜纸前准藩司
兵巡道李批:部台慈轸穷民,分别土产,欲为民请命。其非土产, 因灰薄不堪上用,驳回另造,正与院部前二议相合,似应汇请折解。
自然具题改折。仰县速造清册,送府汇报藩司,转报部院缴。 若必欲仍征纸张,则当如部覆江宁本色,因时定价,官买官解,不
请改折各项纸张详文云:看得额解纸张,屡奉宪檄查催,苟可 致累贻小民之例,酌加脚费等银,即于本款内编定,以便征办。伏
征求,职敢不竭力措办,效急公之义。但熟揣地方事势,难以往例 候宪裁遵行者也。
责之。今日职已计穷能索,不得不为宪台言之者,盖一应纸张皆非 起解钱粮
开产,当前朝盛时,纸价尚平,民力亦裕,价平则额给之银数可以 知府易公仿之编《十段册》云:查得各县,每年编差米粮,其
约略相当,民裕则解运之艰烦,不至甚为民患。若今日,则价值相 中有豪猾夤缘米多而反获轻差者;有吏书受贿,而脱然无差者;有
去不啻十百,揆之额银止足当十之三四耳。不便以正供那给,不便 士夫分外求讨,而狥情免差者。其至官司将本年应差之人追空役之
以别项移充,不便派之民间,不便竟亏原额。此虽桑孔复生,亦为 银,以克无名之费,而预将来年里长拨顶差解者。本府昔令江山,
之坐困者也。且新檄虽改官解,而解费亦倍于昔。近者官绅公议, 稔知其弊,以此重困之民,复加偏累之苦,殊属不堪。今议将属县
约共应增百有余金,而差米既奉停革,水脚未蒙宪批,无论纸不可得, 粮米均为十段,编佥差解,酌道里之远近,以定盘费;因盘费之多寡,
即万一有纸亦仍然束手终无补于国用,合无详请宪台转行申请,恩 以定粮米。不惟巧者不得规避,而官司亦不得擅用。贫富皆两得其平。
赐改折,既可不误公事,复以下抒残邑疲民之困。且京师百物丛集, 已经行县,查造分段,并应解两京司府钱粮款目文册,前来逐项酌议,
收买必易,远取之劳而不给,近取之逸而有余,亦甚悬殊。即宪台 分别编佥,正贴解户外,其请销勘合、赍缴文凭、赍送榜册及一应
咨部,亦必其所乐从者也。 细务,势不容已,于使费者俱列款编差且查访。往时差解,开化每
奉兵道李批:看得开化额解历日黄白榜纸共三千四百三十张, 米一石,银至二两,西、龙、江、常四县亦至一两三四钱。今均段
书籍纸四百九十九张,遇闰加白榜纸九十八张半。黄榜纸每张价银 之议既行,则每米一石,如西安止计银二钱二分,龙游计银二钱九分,
二分,白榜纸每张一分一厘,书籍纸每张一分,共银四十九两五钱 江山计银三钱,常山计银二钱二分,开化计银六钱七分。较昔所省
六分五厘,并加闰银一两八分三厘五毫。在承平日久之世,承熙袭 不啻十八。然各县粮米有定数,而钱粮差解亦有定额,又虑额外加派,
洽,人力、物力俱充然不诎。全书所定前银自足办解。大清革命以来, 并续有优免,每年另外留米五十石,预备差用之需。此不但可行十年,
频经兵燹,纸槽荒圮,工匠流亡。近虽稍稍复来,而纸价数倍前时, 即百千年似亦可行者。为此,仰各里递小民如遇见役之年,各照后
且本县土产不给差委抄造及水脚柜索等费,屡据该县共议加银一百 开编定差解米数出银帮贴,若有故违数外多科者,许执此赴告拏究。
余两,移覆藩司通详在案,然加费无从征派,终属筑室空谈,何俾 愚按:前法匀米当差,固为甚善,然有兑库之弊而苦乐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