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9 - 光绪开化县志(点校本)
P. 609

卷 之 十 二       - 609 -


            在不言。末由诣阙,未敢举旛。金铸少伯,丝绣平原。


            菩提院藏经记                                             徐泰徵吉旋
                 名山异人,盖相待而后著者也。异人不遇名山,则其聪明不发;
            名山不遇异人,则其面目亦不现。邑北小山岭,初亦不过樵牧登眺

            之场耳。自幽远师访胜至止,乃就而结茅焉,名曰菩提庵。于是,
            峦峰之吞吐,木石之周旋,与夫云物之隐现,变灭种种。标胜览者
            以为灵鹫遗址,殆非有减。嗣是恢拓宏远,庄严紫光,如大烛龙继
            日而照。四方之有知识者,无论殊相人等,咸翘勤皈仰,乐为佛事。
            而一时所藉为觉路金绳者,首推汪生洲先生至德可师,渊识难量,
            剖析名理,清通简畅,往往令闻者神思开发,仍复悯念。大众尽欲
            其以净信力,种自在福田,非借力象教不可。适值其司空南都署大

            宗伯篆致藏经五千六百三十卷,比邱了义构正殿经阁,藏之以禅院,
            称示有别也。嗟乎,正法凌夷,古宿道场半烬于凄烟蔓草中。后之
            学者,即欲一探全秘而不可得,则此一大因缘,当为恒河沙数诸佛
            之所护念,当为百千万亿天龙之所围绕。见者闻者,欢喜赞叹,如
            是奇特,如是甚深希有之法,即放光如来金口宣妙音,亦宁有加于
            此哉!虽然遍河山皆佛大身也,尽比邱皆佛委形也,悉三千大千世
            界有情无情皆佛灵性也。谓之咸有所待可,谓之一无所待亦可。


            天香书院记                                          国朝知县李书升
                 作人之化,自古为重。周制闾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书院之设,其闾塾之遗意乎?《尚书·大传》:大夫七十而致仕,老
            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岁事已毕,余子皆入学。王制所
            谓造士进士而升于司徒,升于司马者,皆乡之秀士也。其在《诗》
            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美宣王之善养众材,如农人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