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43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43·
惟侯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其所由养之渐若此。侯可藉手以谢开邑已至勤。不侫以永观厥
成,使徒钦我侯寿考作人之德于无斁而耻其不逮。且思今天下之秉钧当事者,而尽如侯之
事求其可,功求其成,乐育人才若兹役也,将圣天子实镌菁莪之锡于宸扆,匪直不侫勒桑
湿之爱于中心也。因乐为之记。侯讳朝藩,号石笏,滇之六凉人。
清顺治六年,知县朱凤台重修。
朱凤台《重修儒学记》 犹忆戊子季夏,从衢溯流而上,历滩百折、山万回始得
见所为开者。舟缆东郭,喜观形胜,及国门,窃叹人烟稀少,而弦诵声雝雝入耳,幸山灵
庶不寂寞,意其间必有英人伟彦蓄德著书,克扶圣教于不衰。越一日,肃谒文庙,由县治
北行里许,林麓蓊翳,复穿几折,见宫墙在望,背钟山面凤岭,跂文笔,觉隐隐隆隆,其
中甚多江山秀卓之气至此悉归襟带间。诸生揖告予曰:“自宋及今,数迁建此,始未尝不巍
朗照耀,而后遂稍稍榛棘中矣。”展拜毕,憪然念之,予谓诸士曰:“乡学之设以为道也。
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则先师之学亦亿万年而不变。但振兴之功得其人则传,不得其人
则废,不得其人寄。今日之学,传耶?废耶?寄耶?新天子加意作人以广励,学宫为开天
首义。台承乏兹土,敢不戮力经营,用匡积坠。使宫墙具而不进窥堂奥,是群弟子之责也;
欲令窥堂奥而宫墙付之风雨,是为宰之过也。”向来伏莽满山,文事寝废,近幸渐次抚,平
不折一矢,而卖剑卖刀,且将进俎豆而揖让也。余不敏,愿蠲嗜洁心,与兹邑之英人伟彦,
相期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皆由是观厥成。忍泄泄听沦毁乎?适当农隙,爰命鸠工,
若殿若堂若庑若阁若祠若斋若泮,欹者正之,堕者饬之,朽腐者坚新之,更选古礼乐法器,
如豆登钟簴,仅存鞠草者,按图裒集,离离具焉。兹役也,始于己丑冬,竣于庚寅夏。伏
冀泽莪之隽争自濯磨,无负建学明伦之旨。求诸前辈盛德大业,卓越当世,接迹继轨,复
何多让。今日之学安在,废耶?寄耶?衰息而不传耶?开之学者、后之教开者,尚其勤丹
雘哉!喜得见开,终不负开。遂援笔而为之记。
康熙十九年,知县吉祥重修。
丁澎《重修县学记》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邑皆有学,凡朝廷礼乐兵刑之
事,无不在其中,不特弦歌洗爵,养老劝农乡村合乐,以修考艺选言之政也。其在诗曰: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则出师必受成于学,反而释奠以告成功。故兴崇德化曰文,戡定不
率曰武。先王寓武功于文治之中。士所观而习者,无非干戈羽钥之事,使作其气以励其操,
往往欢忻鼓舞而不倦者,所以收文武并用之材也。自秦焚诗书,王道泯熄。中间数经战伐,
学校之制渐湮。汉兴至孝武之世,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而风声教化之所被,亦既蒸蒸
矣。若何武行部,必先即学宫试讲论。寇恂为汝南太守,修学校教生徒。至晋,征西将军
庾亮,在武昌开置学宫,参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学。当撮弓带甲之时,不撤雍容爼豆之习,
以教泽之入人者深,有以作率而兴事;虽拨乱之际,亦礼乐崩坏之是忧。故当时或有未成
之才,而无不教之士;多守义之风,鲜靡媠之习;入则为卿士,出则为将帅。噫,何其茂
也。古之立学以祠其先圣先师,今则为庙专祀孔子。岂非以道法近而可尊,历百世而不变,
期无失先王之遗意而已。今天子临雍拜道,诞敷之远,被及海澨。而四方不率,尚有逆我
颜行者。康熙十三年二月,闽寇告变,东道孔棘。吾浙三衢,界欧越之冲,溪岭险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