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71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71·

                  西峰堂 在县北九都岭里。宋时创建。清咸丰间毁。光绪间,里人募资重
             建。
                  观音堂 在县北马金中街。咸丰时毁。同治五年,里人程德荣倡议建造。
             又,三十四都瑶田,亦有观音堂。
                  普照堂 在县北十一都璜田。明成化三年建。

                  明·周佐《建造西阳山普照堂碑记》                        普照堂在开化之上游一舍许。群山万壑
             之间,岩峤嵚崟,路径险阻。旧为榛莽荆棘之地,狐兔豺狼之穴,白昼猿猱山狖之声,呻
             吟不断,虽樵童牧子之迹,盖亦罕列。天顺间,僧志良云游自天宁寺来,佳其山谷之幽邃,
             云泉之深静,遂诛茅为亭,休粮趺足,禅定于其中者凡数年。人有疾殃灾患,迎致诵经祈
             禳,效应如响,远近莫不崇信焉。成化三年,募璜田余氏为檀樾主,舍山地为庵址,施钱
             若干缗,于是乡之善者咸乐助之,命工建佛堂,为祝延圣寿、祈丰祷雨之所。由是像设,
             崇崇躭躭,轮奂繁靡。而增韩之曰瓶炉,曰钟鼓,曰幡幢,无不备具;曰斋堂,曰寝室,
             曰庖湢,无不完美。复以其力,开田数亩以给常住。嗟呼,夫源已深,日加浚;根已固,
             日加培。彼培浚千万人一二焉。将堙筑拔绝,俾派涸枝稿,闭窒颠培,吾不识其为何也。

             浮屠氏汉明时始入中国,荧荧乎魏晋宋齐,煌煌乎梁陈周隋之间,王公卿士上焉而倡导,
             豪贾大姓下焉而服从,父提子手,不释不归,兄诏弟耳,不佛不师,货贝玉帛,怿乐弃施,
             发肢肢体,无所受惜,州供里养,家擎户跽,勤一以宗乎其教,如趍市然,有金壁丹刻,
             制拟王者,不为之僭,炎而凉,寒而燠,鼓钟而食,不为之泰。延及五代,乱离既涸,而
             复既窒而通,既稿而荣,既踣而兴,其故何哉?源素深根,素固也。我朝垂百二十年,又
             日浚而月培之,今四海九洲,其居真人之数何不减于会昌前。鸣乎,今僧志良,续是灯,
             俾光照于不已;檀越氏作是福,使是道而益崇,其亦盛矣乎。虽所谓一二焉,其亦如之何
             哉?庐陵周佐作记,勒诸金石,用规于来者。
                  直源仙堂 在县北十一都莲川。
                  吉先堂 在县北十三都礼范,僧净然募建。
                  龙门堂 在县北十四都。
                  天圣堂 在县西十五都,捷魁岭后大璊山。宋时,翰林张懋倡建。宋淳有
             记。今废。
                  丰山堂 在县西十五都张村。亦张懋倡捐。今废。
                  云恩堂 在县西十六都桃林渡口。周显德元年建。

                  钟山堂 在县西十七都。
                  天竺堂 在县西二十都。
                  天仙堂 在县南二十四都。
                  钟秀堂 在县南二十七都青阳。乾隆四十七年,黄廷选重建。
                  巨济堂 在县南华埠。
                  镇山堂 在县北三十四都上檠。
                  慈济堂 在县西三十二都大云山。明宏治九年建。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