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67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67·
远,因函祈作记,以发禅其义,致冀即心本具之道,人人皆可亲得而实证矣。至于其所建
筑与所修持,另有记者,此不备书。民国二十五年丙子清和月,常惭愧僧释印光撰。
地藏庵 在县东三里坳滩月山下。康熙六年,徐延英建。今废。又,灵山
寺左侧地藏庵,为女居士张渚莲于民国二十七年独赀建造。
一芦庵 在一都湘溪。
松云庵 在县东三都。
一苇庵 在县北九都龙口。
启秀庵 在县北六都巨溪,僧志尚建。
普陀庵 在县北九都龙村,明洪武间造。
涌莲庵 在县北九都霞山。
普济庵 在县西三十三都石井八面山。又,县北十都星田渡口亦有普济庵,
系为桥渡立。
清·吾观始《普济庵碑记》 济人利物,儒者之事也。庵名“普济”,则释也,
而儒矣。然其所为济者,非禅和家慈航宝筏之谓,盖实司夫济人利物之事,而能历久而不
衰,故以此得名耳。马金星田渡,为徽严孔道,往来相望,乃两山壁立,溪流狭驶。水平,
则厉揭为病;水涨,则望洋而叹。行人苦之。明嘉靖间,设官渡,甚称便。第专司无人,
难以经久。因募道人,曰明惠者,结茅于此,住宿渡夫,是谓马金官渡。至隆庆间,里人
始立庵,颜曰“普济”。国朝顺治间,僧恒通渐拓其基址,辉其院宇,立碑以垂永久。无何,
甲寅遭兵燹,倾颓殆尽。平靖后,福州僧隐林,重整旧业,经营缔造,惜未成而归空。其
徒一遇,苦行焚修,善承师志,于桥渡之圮者修,缺者造,其立心济人者坚且周;更能节
常住之费,鼎新殿宇,建大士阁,改立山门,庵中规模较昔尤胜。夫人之祝发沙门,所以
博清净、省烦嚣也。今一遇拮据,不遑朝夕,靡兢兢焉惟以利济为事,则固释其人而儒其
心矣。且庵因桥渡而设,而桥赖庵以不敝,二者相维由来已久。一遇能振兴□事业,将一
灯相传,庵日即于崇而桥渡亦利济于无穷矣。是庵也,岂寻常兰若夸钟鼓梵贝而已哉?予
同学汪君天聚、宗山、星仪、福天,里中之儒者也,嘉释之能而乐其济之普也。因溯厥源
流,属予记其事。时雍正六年仲冬之二日。
万寿庵,在县北十一都百丈磜。明万历间创建。清道光间修。
寿山庵 在县北十一都。元顺帝九年建。清乾隆三十九年重建。
普慧庵 在县北十一都晴川。明初建。同治元年毁,七年重建。
瑞隆庵 在县北十一都。明宏治间建。清光绪二十五年重建。
念华庵 在县北十二都徐塘。清乾隆间移造。
云林庵 在县北十二都黄陵。清初建。
履平庵 在县北十二都。康熙二十五年,叶树德倡建。今废。
集福庵 在县北十三都石磜坞。僧志立募建。
水月庵 在县北十三都。
怀济庵 在县北十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