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261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261·

             开化县志卷十八




                                     考 选 志(目十一)



                           制度沿革 荐辟表              进士表 举人表 贡士表

                           国学表(附捐贡吏材)              大学及专科学校毕业表
                           普通文官以上考取表               中学毕业表(附师范毕业表)
                           留学表       士进表





                 取士之法,代有不同。由乡举里选之制,变而为科目之试;由德行道艺之选,变而为
             词章之学。苏子瞻所谓,时有可否,物有兴废。不其然欤。宋兴以科目取士,而进士尤为
             贵显。开化虽僻在山陬,然自太平兴国设县以后,掇巍科膺膴仕者,照耀简册,每足以抗
             衡上国,盖缘仕进别无他途,其间不容无贤也。清初康熙甲寅之乱,全县悉被蹂躏,故家
             旧俗零落殆尽(说见《雍正志》),科目之盛难继旧业。然权学巨儒亦曾崛起。洎乎清末,科
             举废而学校兴,教育之责寄在地方,则人才之兴替当视培养之功能,未可诿诸气运也。志
             考选。



                                             一、制度沿革




                  荐辟
                  宋 宋既设科目,犹虑不能尽天下士,往往令州郡搜罗而公卿得以荐言。
             乾德二年,置三科取士,曰贤良方正、曰经学优深、曰详娴吏理,并许投牒自
             荐。景德二年,增为六科,曰贤良方正、曰博通文典、曰才识兼茂、曰详明吏
             理、曰洞悉韬略、曰军谋宏远。大中祥符元年罢。天圣七年复置十科(以景德所
             制六科,待京朝官之被举及起应荐者;增书判投萃科,以待选人之应书者;高蹈邱国、沈沦草泽、茂才异
             等三科,则以待布衣之被举及应书者)。庆历六年,诏各科俱近臣论荐,毋得自举。熙宁
             七年,俱罢(书判拔萃科先于景佑元年罢)。元佑元年,复贤良方正,又置十科
             (行义纯□、节操方正、智勇过人、公正聪明、经述精通、学问该博、文章兴丽、善听讼狱、善治财藏、
             练习法令)。绍兴元年,俱罢。二年,立宏词科,以收文学博异之士。大观四年,
             改宏词科为词学兼茂科。绍兴元年,复贤良方正科。二年,复元佑十科。三年,

             更词学兼茂为博学宏治科(凡十二题,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铭记论颂序,于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
             每场一古一今)。二十六年,更十科为六科(文章典雅、节操方正、理法该通、节用爱民、刚方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