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

·4·      卷       首



                  五方之性,不可强齐。因之而已。因之所以齐之也。故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此
             古人所为论世之事,而因为之备者也。夫视颖锷而察鍜制,区冶不能以必剑。击及金石,
             犯以驹兕,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揣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驱之广逵,

             则臧获不疑驽良。务守常度,责违其趋,圣贤不能以必治。相时之敝,审其功伐,则庸人
             不疑于善败。故百里之地,今昔异患,异患则异备。明于患者备不可胜举也。邑之有志,
             志俗也,志治也,而备治之道存焉。开故有志,所以志开者良悉。然非今日之开之志也。
             何以言之?开自兵火后,土芜旷不谷,丁户多走死无吊,年屡饥,粟不足,丧疾岁供,数
             且大绌。物产菑匮,业者保贷无所。曾孥之不饱,开固大殊昔,时则使然。然吾闻之骖服
             已惫,而鞭策愈加,故有倾衡遗棰之变。民大罢则不可以常使也,振大敝则不可以文取也。
             抚兹土者,苟惠顾之,予少休息,勿侵愁小民以求虚名,则时亦因人为盛衰者也。今国家
             蠲涤凶灾,光协文物,方舆天下更化。志为邑闳典,不可以勿饬,且旧志距今二十余年,
             人事踵新,无乃湮逸是惧。于是请之当事,以徐先生为董狐,邑学博、邑孝廉诸君佐之。
             存旧十之七,增五之一,删九之一,再阅月告成。庶几使问俗者輶轩至止,采访有赖,即

             后之君子恤视此隅,则后先得失之故,具宛然在。得者可藉,失者亦可师也。时会屡迁,
             利害不一,据旧以鉴新,则可以恻然于民力之所能任,知民力之所能任,于是可以知备矣。
             吾故曰此所为论世之事而因为之备者也。
                  顺治壬辰岁仲夏,知开化县事骥江朱凤台题于退思堂



                                      顺治壬辰开化县志原序



                 县足志乎?曰三户之聚而有尧桀,四里之闾而征风教,安可以无志也。修志于今日亟乎?
             曰运际鼎新,沿革势殊,不及时而稍为搜葺,则无以征今而传后,又安可以或缓也。我开建都
             自宋,虽俨然邾莒哉,其间,人物挺生,每颉颃于上国,风声习俗,流徽余韵,前志载之详矣。
             然而以今视昔,则大不侔。何也?风气之屡易也,事变之杂出也,陵谷之改观也,户口赋役之
             有登耗繁简也。以至新政之所加被,循良之所煦育。十余年中,种种可思可法可惊可喜之事,
             间见迭闻,上可以裨国政,次可以备风輶,下亦可以资典故、廓异闻。苟不及父老之尚存,耳

             目之所亲,一登铅椠,后之览者何稽焉。然而为之则甚难矣,三怨也,五谬也。何为三怨?邑
             斗大耳,朝夕之与处,亲戚之往来,苟以片纸持其先世不必有之事强使入,弗应则怫然怒,一
             怨也;邑任事者寡,而议事则好为深文,无端指摘,是此者或以为非彼,二怨也;善录矣,而
             删繁求要,则以为有意为去取,三怨也。何为五谬?富人牛酒滥入扬子之《法言》,一谬也;要
             求不获,难立二丁之佳传,二谬也;爱憎任意,何物违魏郎之抑扬,三谬也;阳秋私改,笔削
             作过情之谀语,四谬也;予夺自私,纪传为数姓之族谱,五谬也。故志可修也,而修之为甚难。
             兹邑侯朱公以木天簪笔之才,俯而为两歧三穗之政,三年化洽,百废具举,慨然有意于纪载之
             事,遂大搜文献,而属余董其役。予固辞,公固不许,因与同志取前志而诠次焉。已备者整齐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