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4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54
·454· 卷二十一 古 迹
成均。读书了大意,善真行,不苟作,内行修整。兄弟至老无间言。抚诸侄如己出。课子
严,寒暑不少辍,饮食教诲,时诵朱子格言。族少年及故人子,咸畏君爱君。如士友见苏
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生平敦气宜,重然诺,志在济人利物。常慕司马温公,
范文正公为人。好读岐黄书,施方药无不愈,人谓福医。又好行功□格,赒穷恤匮,乡邻
有求必应,咸沐其利润,阴德不可枚举也。举其彰明昭著者,甲子秋,浙东大水,田庐半
空,君适自杭归,路救溺者十五人,抵家见所在啼饥,即市米定阳,里之待以举火者数百
家,又与兄谋出槖金,修石门坦途,行旅便之,大中丞赠额曰“克成义路”,曰“砥德怀仁”,
盖纪实也。庚午修家庙,或谋伐墓中木为梁柱者,君力止之,自捐金购材为族人倡。君第
四媳,毛文学女也。文学初与君戏语,指腹为婚,文学捐馆,家益落,君曰“我不可忘故
人于地下。”亟舁其女归养之,今以配第四子。与友人登山,慨古冢累累就湮,殆千百计,
命工修葺砖石封固如新,事成延僧礼忏,作文祭之,阴云漠漠,鬼哭聚声,乡人至今犹能
读其词而悲者。其他焚字纸于大乘庵、埋枯骨于定阳城外,远近传诵,故君名日益著。春
秋鼎盛,遽尔谢世,惜哉。君生于康熙庚寅年四月十九日申时,终于乾隆已卯年又六月十
六日子时,以是年十月十八日,葬于本邑后台横槎坞。配毛孺人,有贤德。子五人,长汝
载,国学生;汝垒乙酉科拔贡,候选州同;汝筠邑庠生;振坦、振堉业儒。孙七人。垒尝
从吾游,以选拔赴京朝考,丙戌出都门,来松冈谒予曰:“先君年五十,友人制屏幛,乞夫
子椽笔为光。”今葬有年矣,遂问之石未有铭辞,大惧弗克表扬先烈,斯遂况□,其何以塞
终天无涯之痛也,惟天子哀之。予惟君之行事,素所熟悉,方期享厚福登高年,仁而不寿,
天之报施何如哉。然温公有言曰: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久远之计;文正亦有言曰:
祖宗积德数百年而后发于吾。君之种德如此,不福于其身,丰于其后可必也。故志而铭之
曰:有涯者生,不朽者德。德以种之,必蕃其植。既隆于家,亦光于国。勒铭传芳,永永
无极。
大清乾隆三十一年岁在丙戌仲冬月榖旦。
召试博学鸿词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充文献通考馆总裁官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御
赐翰詹词臣第一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直武英殿校勘十三经二十二史翰林院侍读左
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署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充大清一统志馆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
丁卯科顺天武乡试正考官戊辰科会试同考官加三级通家弟齐召南拜撰。
清范大令墓 在迎恩门外距城五十步。
《光绪志》:大令名玉衡,乾隆五十九年知县,主修《县志》,卸篆后没于开化。
清乡贤詹奎元墓 在二都上葱坞。
清戴简恪公墓 在浙江杭州钱塘门外,循西湖逾桃源岭,法华山老东岳庙山门外陆家河头。夫
人方氏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