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8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88
·488· 卷二十二 艺 文
亦无辞以解者,但六百之外不得尽请改折,则将来流徙逃亡、颠连沟壑势所必至,若一至
此,卑职即欲以征输勉效,急公之义而不可得,则军国全筹尤不可不早为之所也。况今本
自还本以裕军需,折自还折以宽民力,在军与民未尝不为两便。伏乞宪台轸念倒悬,为万
户饥民造命,则流离初定,庶得赖以生全矣。
禁采石灰岭邑来龙山示 王克兴
为申严采石禁,以护山灵,以培义风事:照得十五都梧坑岭庙前灰石山,东至徐家山,
西至尖,南至黄茅坪,北至庵内垅脊,广延数亩,由豫省三清发源,为开邑来龙过峡要地,
秀灵融结,关系于邑人士者甚巨,不宜伤残,由来已旧。明宦大中丞徐竹孙先生,置为全
业,勒碑禁采,以私产而为公物,嘉与乡党,甚盛心也。子姓中落,几致不守。厥孙贡生
徐大忱,缵承先美,捐金赎归,依然复旧。其义风振举,映盖前后,尤足推尚。开虽岩邑,
称文献之邦,民生富饶,曩者亦云盛矣。意扶舆佳气,郁而将发,地利人事,参会相成。形家
之言,确有可据,非偶然者。诚恐嗜利之徒,,罔识大公之意,仍肆盗采,吁请禁饬合行示谕。
为此示仰阖邑缙绅、士民及该地保、山邻人等知悉,嗣后各宜保护此山,以为固邦昌运之本。
如有盗凿灰石,以及越界讹争者,定行依律究治。地保、山邻通同容隐,一并坐罪。事由义起,
法必永行,以垂奕世,毋得故违。特示。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勒碑。
《北山小集》序 叶梦得
绍圣间,予官丹徒。信安程致道为吴江尉,有持其文示予者,心固爱之,愿请交,未
能也。政和间,余自翰林罢领宫祠居吴下,致道亦以上书论政事与时异,籍不得调,寓家
于吴,始相遇,则其文学风节,卓然自立,不独见于文者。即为移书于当道,论以言求士,
孰不幸因此自表见,其趣各不同,若概论其过,一斥不复录,天下士几何,可以是尽弃之
乎?并上其文数十篇。宰相见而惊之曰:“今之韩退之也。”亟召见政事堂。会有间之者,
复得闲秩,然宰相知之未已也。宣和初,复召入馆,稍迁为郎,议者翕然,始恨得之晚。
自是二十年间,卒登侍从,为天子掌制命,文章擅一时。盖尝论之,当孔门时,固已患直
道之难行,而毁誉之不可信,然人之有善,君子未尝不乐道,其得誉常多,至居下流,天
下之恶必归焉,其毁之者亦众,则直道虽不可尽行于天下,而天下终不能废直道。方致道
龃龉于初,一夫摇之,不能自立。及其久也,虽非其素所厚善,亦不敢不谓。然其善之效
与,今观其文,精确深远,议论皆本仁义,而经纬错综之际,则左丘明班孟坚之用意也;
至于诗章,兼得唐中叶以前名士众体。晚而在朝,虽不久遇,所建明尤伟。盖其为人,刚
介自信,择于理者明所行,宁失之隘,不肯少贬以从物,是以善类皆相与,推先惟恐失,
虽有不乐之者,亦不敢秋毫加疵病。信乎,直道之不可终屈也。尝裒次其生平所为文,欲
属余为叙,会兵兴不果。后遇火焚弃殆尽,稍复访集,尚得十四五,而益以近所著为四十
卷。夫天既以是假致道矣,乃不使尽暴其所长。病痹杜门里中且十年,岂在人者犹可以力
致,而天反不能相之欤。绍兴十年,诏重修哲宗史,复起致道领其事,力辞疾不拜,而以
其前欲属余者请之坚甚。致道之文,固不待余言而后著也,乃先众人而知之深者莫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