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491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491·
平淡,而豪故之气自不可掩。旧诗予不得全见之,而得其咏梅诗极多,篇有意,句有韵。
试尝探其根源,则每与予密言,谓开禧、嘉定、宝庆、端平以来无公论,济邸之冤,诸老
大儒能言其末而不究其本。纲常泯灭,此□极□当,宋氏之亡,实由于此。然此张公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以为纲常泯灭,世道沦胥。将在于此,弥远号为革侂胄之政,清之
号为革弥远之政,而化实不更疽根疗证,愈深愈固,此淳乎天理之公论。惟君一人能言之。
君既仕,乡党后进有挟高科由邪径者,往往位执政从官,君一不挂齿。惟于径畈徐公霖之
死,哭之甚哀,屡为诗以悲之。尝为广州理掾。经略帅马天骥,其里人以君《越王台怀古
诗》为讥已。岁剡遍郡幕,独遗君。朔斋刘公震孙,将举君,天骥又搂以畀他人,此不谓
之人品拔于流俗者乎。豫章徐琦子苍氵公 制檄抵秋浦,予唱君和,有云:“词林日凋疏,生
意不复新。惧勿大崛奇,崛奇惊世人。玉堂老仙坡,过海走一巡。非天实罚之,语言累其
身。”盖君之意以见儆。谓不当揭所有,以自标于世也。君殁已十四年,予箧中藏君诗三帙,
惟与予同官时往来诗最多,摘选如干首,序其意与学者共之。庶或传之不朽焉。
《学古编》序 吾 衍
干莫,利器也,补履者莫能用;欐梁,大材也,窒鼠穴者莫能举。故求此道,必得于
此道,则达于此道矣。既达矣,止斯可乎?曰:不可。夏后氏治水,水之道也,汩使之流,
道使之注,山泉之蒙、尾闾之虚,不相与违,斯所谓道。偶得此说,因写为《学古编序》。
大德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贞白居士吾衍。
湖山堰诗序 鲁 贞
越繇古称不毛,衢开化又越绝壤。至汉,其地始列中国。山川塞不间断,无广原大川,
居民缘崖阜,线路侧出,后不瞻前,左不见右。并山为田,田硗陋稀少,为他州剧。其山
势掣电奔放不顾,若飘风驾云,漫不见踪迹;其水皆自高走下,剽悍湍激,无异高屋上建
瓴也。聚百十水始曰溪,汇数十溪仅容舟。予尝溯浙江,所历滩相属直泻,辄数丈,少亦
不下七八尺,舟行犹惊鸟投林而莫适所止,盖等大浪滩而上,不知其几滩几高哉!宜其水
倾而不停也。山出而不顾,水倾而不停,其地高即涸燥,田又易旱。民耕其间,必截溪筑
堰,壅水溉田中,始可耕,不然虽水潦泛滥,朝溢夕干矣。十里之溪,堰据三之二,弥望
如鱼鳞相叠然,溪流侧浅而筑亦甚易。延佑七年秋旱,开化尤甚,所在陂堰尽竭,岁不登,
量所入仅仅,又不足以更费。湖山去堰三十里,旧有堰,溉田二顷余,里人徐君所筑。至
是旱,徐君之孙君衍,复率众改筑新堰,湖山独有年,诸兄弟作诗以歌之,且因刘伯英介
刘思诚来求余叙。余美君衍之为,嘉伯英之来而重思诚之请也,故不辞。开化绝壤也,田
少而易旱,君衍独能改筑堰以灌田,非惟能备灾,而又惠焉,可歌哉!昔白公引泾水,首
谷口,尾栎阳,袤二百里,注渭中,溉田四千余顷,而民歌之,宜矣。方之湖山为何如?
余于昔见白公,于今不自意见君衍也,是以喜而叙之。
《张霖溪诗》序 徐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