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9 - 《台州市志》下册
P. 389
重组方案。次年1月,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国有医疗体制
改革和医疗资源重组。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
购,药品集中招标品种6968种;台州医院改进职工年度聘任方式,按照“院部聘任
资格、科室聘任岗位”办法,分医生、护理、技术、行政、工程五大系列进行职工年度
聘任,组织全院职工开展岗位分析和定岗定级。同年,开展医院等级评审。2005年
2月,台州医院被授予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医
院复评,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台州市立医院新评为三级乙等医
院。同年4月,市120指挥中心正式运行。
2005年,全市开展二级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妇保院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有7家
综合性医院和6家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5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妇保院被评
为二级乙等医院。台州医院首次对大中专毕业生录用实行院内聘用或人才派遣模
式,探索用工新机制;同时开始明确和规范导入并推行sixsigma、全面质量管理、群
策群力、目标计划管理四大科学管理工具,医院管理更趋科学。县以上医疗机构中
层干部竞争上岗,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制。三门县公开竞聘4位乡镇卫生院院长、副
院长,县人民医院对4位医务人员实行低职高聘。
2006年,分级分类引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等级医院评审,2家医院接受省卫生
厅组织等级医院评审,5家专科医院通过市等级医院专家组评审,组织开展5家二级
乙等综合性医院“回头看”活动。台州医院与45位2005年入院新员工签订派遣制协
议,成为台州首家“人才派遣”医疗单位;同时尝试院领导片区负责制,由6位副院长
分别担任内科、外科、医技、行政、后勤以及路桥院区院长,实行管理前移。
农村改革 1951年起,各县组建集体所有制乡镇卫生院。1956年,台州地区有
乡镇卫生院207个。1976年有公社卫生院、所355个,病床521张。1984年前后复称乡
镇卫生院,至1990年有乡镇卫生院342个,卫生技术人员2282人,病床1173张,年门
诊8314197人次。
1952年开始培训农村卫生员、接生员,1954年开始建立村保健室,1962年改称
医疗站,1968年开始试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保健员称赤脚医生。1976年,共有生
产大队合作医疗站4310个,占大队总数82%,赤脚医生10015人,平均每个大队1.9
人。1979年,90%以上大队实行合作医疗。1981年,对赤脚医生进行重新考核,合格
者发证称乡村医生,未合格称村卫生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30人,其中乡村医生
1321人。至1990年,建有村卫生室2355个,占行政村总数42.1%;有集体办、集体
与个体联合办、个体办3种办医形式,个体办者占87.3%。全地区各工矿及其他各
类医务室(所)270个,卫生技术人员473人,病床59张。
卫 生 体 育 · 1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