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2 - 《台州市志》下册
P. 462

第三章   方   言






                     台州方言属吴语区台州次方言片,地处海隅,境内多山,交通阻隔,各区域住民

                 缺少交流,较多地保留古越(吴)语音。今方言中尚存轻重唇不分现象,如“微”母
                 字在白读中大多读为“明”母,望v读为m,问v读为m,尾vi读为mi,晚u读

                 为m,物v读为m,“非”母字大多归入“帮”母、“明”母;“泥”母与“娘”母、“日”
                 母不分,“娘”、“日”均归“泥”,如“日”母的“刃”方言读为i,“娘”母的“浓”读为

                 io。人称代词仍保留较古的形式。如第一人称“我”,《诗经》《野有匏叶》毛亨

                 注“卬,我也”。天台“我”读为卬“o”。第三人称单数在台州读为“其”(gi或g)、
               “渠”,复数读为“其他”(gt)。汉代在台州境内设置行政机构,方言基本定型,但
                 也多次受外来语言的影响,一为东晋南迁,一为高宗南渡,建都临安,中原官僚不少

                 自此迁居台州,中原语音部分与台州方言融合,故台州方言较多地保留元以前的语

                 音,如有中古的全套浊音声母,完整地保留古入声韵;北片方言保留中古舌面中音
                 c cʹ   j等;有相当一部分中古词语还在方言中使用着,如“胐”广韵“苦骨切”,今

                 方言臀部亦称“胐臀”,“ ”《广韵》“普伯切,音拍,破物也”,今方言把物分为两半为
               “ ”,“躄”《广韵》“必益切,音僻、跛躄”今称跛足为“躄脚”,“                                   ”《广韵》“乌没切,没

                 韵,内头水中”今方言称:“潜水”为“                       泅”,《广韵》“鲁刀切,豪韵, 嘈声也”,今
                 方言称话多为           嘈”,“涾”《广韵》“徒合切,沸溢”,今方言称水沸为“滚涾涾”,“                                    ”

               《广韵》“都合切、音荅、面                    貌”,今方言形容阔或扁为阔                      、扁       。
                     元代以后,由于海陆交通渐趋发达,交流频繁,各地的方音词汇或多或少影响

                 和丰富台州方言的语音和词汇。
                     近代,兴办学校,推行国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推广普通话,方言渐渐趋

                 近普通话。语音方面如原先带有介音i的字大部分消失,双i读为s,粥tio读为
                 tso,安、暗ie读为,中tio读为to;又如o韵字与唇音p、 pʹ、 b拼合时,大都转为

                 韵或i韵,怕pʹo读为pʹ,纱so读为s,牙o读为i,家ko读为ti,下o读为i,射
                 zo读为i; y韵字部分读为u韵,喂y读为u,晖hy读为hu,伪y读为u。尤以

                 学生所受影响为重,部分语音脱离方言语系,显得不伦不类,按此趋势发展,台州方

                 言最终将逐渐与普通话融合。
                   · 1518 ·    台州市志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