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7 - 《台州市志》下册
P. 457
马尾辫、蜈蚣辫等。城镇有老人白发染黑,青年黑发染黄、红、棕色。美发美容成
为理发业主要业务。
民居 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不少村落按宗族聚集,一村一族或一村数族,
外来散户俗称小姓、外姓人。人口较多的集镇
和渔村,聚族现象不明显。村庄总体大多朝南
向阳。村庄命名,除按宗姓者外,或依据山名、
岙名、溪河、渡口、山岭、塘堤、地势、山形及桥
梁、古塔、寺庙等建筑命名;或以当地历史名
人、土特产等命名。民舍一般朝南或东南,利
于采光通风,俗谚“朝南屋,儿孙福”。传统住
宅格局,富户多取院堂式,前庭后园,环以围
墙,入门为庭,升阶为堂,正中为堂屋,两侧为
居室,一般不开大窗,称明厅暗房。正屋两厢
建厢房,环庭成天井,称道地或门堂。富户单
门独院,也有同宗数户成一院落。楼屋垂檐出
桷,楼后檐低斜不开窗,以防台风暴雨,称畚
图27-8 黄岩古民居
斗楼。楼后檐较高并开窗者称四面楼。乡绅
正屋及两厢檐牙高翘,如彩凤展翅,称五凤楼。
农家大多为平屋或矮楼,就地取材,砖木结构。
山区用块石、卵石砌墙,多砖墙或片石墙。沿
海及深山区多茅屋,称茅厂或茅篷。温岭平原
一度以石为材,四墙、间墙、地面、楼面,及至梁
柱、房顶均以石板、石条建筑,因遇特大台风时
不安全,后不再采用。70年代前期,农村推广“大
寨屋”,农户集资或由生产队出资,一字横排,前
后数行,每户一楼一底,节约土地,整齐划一,但
居住不适,农具杂物及柴草耕牛等难以安放,已
渐过时。80年代以后,城乡新建住宅多钢筋水泥
结构,有阳台、专用灶间、卫生间者渐多,并向多
图27-9 石塘石屋
层发展。城镇公寓楼房,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兴
建,或由房产公司开发出售,成套组合,一户一套,每套面积数十至一二百平方米
不等。90年代后,各县市区开发小区,各种配套设施齐全。2000年后,商品房向高
宗教 民俗 方言 · 1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