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7 - 《台州市志》下册
P. 957
蒿何地可藏名,一亩宫天傍子城,门对双峰全面目,家余万卷惬神情”。总之,父、祖
辈涵养学识、品格,还有名门学家田园般的环境和家书万卷,又得王宗沐悉心培育,
王士性以此为起点、为基础,自然为官、为学,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为之铺开
广阔的前程。
值得一提的是王士性一家5人中进士:宗沐1561年进士,士性1578年进士,士
琦1583年进士,士菘1585年进士,士昌1586年进士,《明史》都有传,“一代名流,名
震江东”。今临海城关有十伞巷,北起三府基、南及水门桥,就是因王家有三为巡
抚而命名。王士性为河南巡抚,士昌为福建巡抚,士琦为大同巡抚,为官清正,代
出俊贤,故当地百姓进献万民伞十顶而得名。王士性一生仕进和学术成就,首先
得之王氏世家优越的学习环境和良好教育,所以,年少即以“天下之士目之”。清
初著名山水大家潘耒《重刻五岳游草》序中称:“先生生于临海,台山、括苍、雁荡,
自其家山,以从给谏,故夙植灵根,下笔言语妙天下,兴寄高远,超然于埃尘之外。”
林云铭亦云:“先生虽为五岳写照,但其文之沉雄古宕为诗章钜手,逶迤错落,盖将
毕生精神与叠嶂层峦、扶舆磅礴之气相迂,故沐浴吞吐于寐间,能落笔以摇五岳若
[14]
此。”
其三,王士性一生学术成就,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并自觉不自觉为世界人
文地理学的开创和发展,作出奠基性的贡献,自和明后期兴起的经世实用思潮密
不可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摆脱封建时代君主专制思想的桎梏,滋长
带有“离经叛道”的民主启蒙的意识,民本思想开始全面进入最早觉醒的知识阶
层。王士性和顾炎武、王夫子、方以智、颜元等一样,走向社会,走向民间,对中国
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变革和创造。而王士性自始至终矢志不渝地将为人、为学和
为官结合,由空谈性理转入经世致用,从纪游玩赏地理学科改革入手,上至天文,
下及地理,经世子集,无所不窥;关心国计民生,军防水利,周游天下;为官一生,
也是为学、为民的一生。周振鹤教授在《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序》说:“王士性眼光
敏锐,思路开阔。为学则进而认识和观察自然和社会,开始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之
进行类比和分析,写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地理游记(笔记),使地理学从历
史学的附庸下解放出来,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谭其骧先生也说:王士
性人文地理学把“人文现象作出综合观察,又把社会现象当做人与世态发展组成
部分,并进而把它作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合理的科学根据”,“正是这一时代潮流
的流花一朵,她会推动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山水学家潘耒称赞王士性:“盖
天下之宦而能游,游而能载之文笔有如先生者,古今亦无几人……其比之司马子
长、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陆务观等,则真足迹遍天下”。王士性为官、
丛 录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