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4 - 《台州市志》下册
P. 954

想,和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廉吏清高品格不断突破和实现的过程中取得。

                     作为地理学家,最令人注目的是他深刻地认识到区域性特点。提出区域政治、
                 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区域宗教、区域风情等一系列对于国家民族有重大影响和作

                 用的课题;并视这种影响和作用,是处于动态性的演变和发展之中。

                     从“格物穷理,社会致用”的观点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
               《周易日抄序》中说:“上古之末有易也,一切天地、日月、寒暑、人物之变何?莫非易
                 是,易有用而无体,无体故无方,而滞于用也。莫不因其已知(易)而盖穷之,得其大

                 得大害,使之经纶天下,可以佑太平。”在《广志绎地脉》中按天下山川西起昆仑为出

                 发点,分三龙入中国,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按地脉、方言、风俗等的差异,分成三大
                 区域,即北龙辽河流域,中龙黄河流域,南龙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从而得出“盖龙

                 神之行,以水为断,深山大谷,唯问山则知山”。又说:“古今王气,中龙最先发,最盛
                 而长,北龙次发之,南龙向未发……然东南他日盛而久,其势未有不转而云(南)、贵

               (州)、百粤(两广)。”分析了全国三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南北人文差异及其变化,从
                 地域经济文化等内在的特点中寻求其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我国社会未来变化趋

                 势,由北龙、中龙,而向南龙。在十六十七世纪,明朝后期政治社会发展和士人思想
                 处于滞固的时代背景下,有如此难得的理论实践和预示,实为罕见。士性高度重视

                 区域经济,对其特点和变迁,从规律性的分析和综合中,指出发展的大势。说:“综
                 观全国,东南饶渔盐、秔稻之利,中州、楚地饶渔,西南金银矿、宝石、夕贝、琥珀、珠

                 砂、水银。南饶犀象、椒苏、外国诸币帛,北饶牛、羊、马、羊绒毡,西南川、贵,黔粤饶
                 梗桐大木。”又力主各地要高度重视与使用价值经济资源、商贸状况、漕运海运、马

                 头所聚、特产名产等,进而分析研究三龙区域的长短,预测由地理不同而引发的经
                 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高瞻远瞩提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今后,“其势不可逆转”,具

                 有超历史的重大突破。
                     至于论及浙江区域经济和风情特色研究,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浙之杭、嘉、

                 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
                 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

                 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小,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

                 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羽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厌一生,以有海
                 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而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贫贱之中,俗尚居奢

                 俭之半。”其论及故乡台州,他说:“浙江十一郡城池,惟吾台最为据险,一郡连山,
                 围在海外,另一乾坤。西、南两面临大江,西北峻岩切削插天,虽鸟道亦无”。又说:

               “台州一郡连山,舟楫不通,商贾不行,眼不习上国之奢华,故其俗犹朴茂近古……
                   · 2010 ·    台州市志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