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3 - 《台州市志》下册
P. 953

潇梵宫。”万历二年(1574年),赴礼部试不第,“归途金华诸洞天,经缙云仙都”,

                 而后返家临海,有《台中山水可游者记》等。万历六年赴京,经杭州游西湖,有《武
                 林湖山六记》。万历九年入豫为官,游河南各地,入嵩山、恒山,并遍及河洛各地,

                 有《恒游记》、《嵩游嵩》、《游梁记》等。其《记少林寺》云:“余欲遍五岳,今始得自

                 嵩(山)始云。由登封西出二十里有少林寺,寺桓楹砻日,龙象如山。一寺四百余
                 僧,自唐太宗退王世充赐昙宗宫,僧各习武艺俱绝。”万历十五年经杭州,游太湖、
                 并及苏州、南京;渡江游九华,有《留都述游》、《吴游纪行》等。万历十六年,为山

                 东学政,游山东孔林、泰山;次年,赴川西任,有《岱游记》、《西征记》、《游峨嵋山

                 记》、《恒山游记》;顺流游江西、湖广,有《庐山游记》、《衡游记》、《入蜀稿》等。万
                 历十九至二十年,进仕云南副练,有《昆明池历太华诸峰记》、《游云南九鼎山记》、

               《游鸡足山记》。最后综合各游记,而成《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朗陵
                 稿》、《掖垣稿》、《入蜀稿》等。王士性一生所写旅行记游,一是展示浓烈的热爱大

                 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神采,光焰万丈;二是渊博知识,尤以深厚的地理学的功底
                 和精辟的分析能力、入微的描述,记录所看到锦绣原野,壮伟河山、风土民情、社

                 会风貌,以及人民改造自然的英雄业绩。“兴寄高远,下笔妙天下”,成为我国山水
                 纪游文学和人文地理学最高学术典范,“与五岳同垂千古”,在文化史上留下不朽

                 的华章。
                     王士性乐于游山玩水,打破古人游历考察,多重自然山水、自然风光;士性独重

                 社会考察,关重人文、经济和军防等。考察记游中,把地理研究和社会结合起来;把
                 社会人文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变迁和经济、军防大事联系起来。注重各地政治演变,

                 宗教状态、物产交通、军事地貌、风俗民情,并较其差异,辨其不同,综合分析,予以
                 评述;又在人文地理学中细分出政治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军事地理、民族地

                 理、风俗地理等,开辟出人文地理学成为真正科学。这与徐霞客日记式的旅游实录
                 地理不同,而是在实地考察之后,对所得材料,辨析排比,去粗取精,以理性的思维,

                 予以总结,把地理学研究,提升到为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改善、政治社会改革的高
                 度,因此它是理论型的学术著作。周振鹤教授说:“自《汉书地理志》以来,保持长盛

                 不衰的主要是对于疆域政区沿革变迁的记述,而于文化、经济、风俗等领域,缺乏比

                 较系统完善的研究。而王士性他能够对亲见亲闻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思
                 维,进而探索地理学的内在规律”。

                     王士性作为封建时代正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全心身地把山水纪游,作为自己实
                 现兼善天下的伟大政治目标;淡泊功名,把山水纪游作为“退则独隐其身”清流廉吏

                 高尚品格的一种寄托。他的山水文学成就,是基于如是的参与社会改革中矛盾思
                                                                                  丛  录    · 2009 ·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