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5 - 《台州市志》下册
P. 955

加之倭奴寇浙,海上而无宁岁。”称台州“其地东负海,西括苍山高三十里,浙北为天

                 姥,天台诸山,去四明入海;南则为永嘉诸山,去雁荡入海。台、温滨海皆有大岛,
                 其中都鄙或与城市半之,或十之三,咸大姓聚居。以故所生之人,食所产之地,稻

                 麦菽粟尚有余饶。宁波齿繁,常取足于台,闽福齿繁,常取足于温,皆以风飘过海,

                 故台、温闭糴,则宁、福二地遂告急矣”。又说:“江、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
                 到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还写了不少记游诗
                 篇,赞美家乡海上名山的风光,除在《广志绎》、《广游志》、《游天台山记》所录外,还

                 有《两登巾山而息景高亭》、《上华顶》、《宿石梁》、《委羽山洞》、《登金鳌山》、《咏明

                 岩》、《桃源行》、《元夕突精进寺》、《舟次海口章安》、《归天台》、《雁山杂咏八首》等,
                 赞美之余,渗透着浓烈的改造家乡、建设家乡之无限盛情。如《上华顶》:“群山培塿

                 列儿孙,万人峰头其独尊。咫尺一嘘犹帝座,东南半壁依天门。仙家鸡犬云间宿,
                 人世烟霞杖底扪。王室金廷何处是,等闲拔地有昆仑。”并指出要改变家乡面貌,惟

                 有“以有海得为生,以通商贩而以富”,学习杭、嘉、湖泽国之区,“商贾舟航而通各
                 省”。只有改变旧有观念,发展交通,致力工商,倡导实业,以打开“舟楫不通,商贾

                 不行”的海门、山门,而畅通各省,台州才能兴旺、发展,可谓击中要害。在今天看
                 来,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著名学者周振鹤所评:“活脱是现代人的经济眼光了,

                 在王士性那里地理学似乎已是一门应用科学了。”所以徐建春教授称:“我们强烈地
                 感到王士性的论述并不像17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到像是近现代地理学家所写的

               (地理学)研究报告。”
                     王士性对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作出如此高度的理论分析和概括,并把它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才能对我国地理学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冯梦桢评曰:
               “士性叙山川离合,南北脉络,如指诸掌。至谈河漕、马政、屯田、盐筴,南北控御方

                 略,具有石书,不为危言。跃马中原,揽辔关河,可谓有天下之志,此当不在史迁,杜
                 诗之下。”宋世荦在《重刻广志绎》序中说:“自古及今,三生慧业,一代名流,百氏畅

                 其咀含,五岳姿其游览,胸罗丘壑,唾吞烟云,卓卓垂今,马駸駸入古,而以广志绎一
                 书为最”;而“使经纶天下者,可以佐太平。”

                     王士性为一代人物的社会评析

                     王士性作为明后期出色的清官,1595年后由河南巡抚改任南京鸿胪正卿:“提
                 督京营,帝疑其矫。”士性于1597年辞官,惜死于归途镇江,年52岁,为官者带有悲剧

                 色彩;其一生在人文地理学、山水文学、历史地理学、哲学、史学、水利学、民族学等
                 方面所以取得如此高度成就,成为一代人物,名垂青史。究其原因是多方面:

                     其一,从时代背景和形势来看。王士性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
                                                                                  丛  录    · 2011 ·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