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47
第五编 水 利
境域濒海依山,开发肇基于水利。
现存最早水利史迹南官河,开凿于吴越王钱镠时期。北宋元祐七年(1092)始建水
闸。“靖康之难”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水利建设开始注重总体考虑,出现多次治水高潮。
其时,实行浚河、建闸并重,控、排并举,境内河网蓄泄系统初步形成,路桥较快地发展成为
台州重要的产粮区。元循宋规,以浚河和涵闸建设为主。明代,筑成丁进塘、洪辅塘和四
府塘,围涂面积近10万亩。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浚河工程规模空前。民国23年(1934),
与温岭县合力建成金清22洞大闸,又全面疏浚干支河道,使平原蓄泄体系渐趋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可比拟
的成就。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在蓄水工程方面,兴建天赐湖水库、悟空亭水库、圣
水寺水库,并分担完成长潭水库、秀岭水库、佛岭水库建设任务及其境内灌区配套建设,抗
旱能力提高至 70 天。其间,境内完成围垦筑塘 14 条,围涂面积 4.88 万亩,海岸线外移
5000余米,兴建涵闸20余座,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
建区后,区党委、政府视水利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取得辉煌业绩。主要有:1998
年,与温岭市合力建成金清新闸工程;1999年,完成修筑高标准海塘23.24千米;2014年,
完成三山涂、黄礁涂围垦工程,新增围涂面积4.16万亩,启动飞龙湖蓄水和栅岭汪隧洞排
涝工程建设,五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