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81
第五编 水 利 ■
今由测量之结果,拟将下塘角附近之拉萨汇凿通,即建新金清闸于其上;而废去金清、玉洁二
闸。则凡金清港流域内,东至于海,西至于鉴洋湖,南至于温岭县城及下墩,北至于路桥及杨府
庙,皆可资蓄泄之利,而可免水旱之灾。
即以最小利益计算,每亩田可增农产物一元,则每年即可增九十万元之收入矣。
若闸外泊海外商轮,闸内沿金清港而上,通小轮船,分达内地各河渠,则水道交通便。复以此
新金清闸为汽车路桥,辟温、黄两县之滨海高塘为汽车路,则陆路交通亦便。交通既便,商业自
振。若渔、盐之业因之兴,葑、藕之利由之而普,犹其小焉者也。
余 论
余 论
以上所言,仅论其大略,若闸址之选择,测量之成绩,设计之大概,工费之预算,及动工之步骤
等,均详于拙著温岭水利工程处第一期报告书中,故不赘述。是项设计,已由省水利局白郎都总
工程师签字,待稍加更易,即可在沪招标兴工,预计二年以内,当可望成。
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兴工先在筹款。虽省政府对于此项工费,允酌量津贴,又省府会议通
过,令黄岩县支出 工费四分之一;而温岭人民,居主人之位,尤宜振作精神,则众擎易举,庶几有
效,不然,将见黄金虚牝,其灾有甚于缘木求鱼都矣。
[金清闸工程于民国21年(1932)10月动工,23年8月竣工,此文疑著于民国19年前后。]
附录二:水利碑文
金清新闸建设纪念碑碑文
金清新闸建设纪念碑碑文
金清港源于太湖山,由剑门港入海,为温黄平原主河道,流域面积 837.1 平方公里,赖以排泄
的农田达九十余万亩。由于港道弯曲,港身淤塞,且地形低下,致使排洪不畅,咸水倒灌,长期以
来成为当地人民的心腹之患。自宋元祐、绍兴间起,先后择地建闸,以收泄洪蓄淡御咸之效,建于
1934年的22洞闸历时已久,外海涨淤,建设新闸,势在必行。经水利专家和地方政府长期考察研
究,并于1987年春省政府批准,决定于黄琅剑门港兴建金清新闸。由原台州地区行署成立的工程
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组织实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省水电建筑第一工程处承建,
1991年5月28日正式开工,1998年7月5日交工验收,共用水泥一万一千余吨,钢材三千余吨。新
闸以岩为基,施工难度很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人民为此作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建闸经费一亿
四仟万元,除省补助五千贰佰万元外,温岭市认筹65%,黄岩市认筹35%,台州撤地设市后,1995年
起,原黄岩市认筹的部分转由路桥区认筹。新闸按十年一遇三日暴雨310厘米四日排完的标准设
计,最大泄量为每秒1446立方米,孔净宽84米,内含2孔各10米通航兼排涝,通航500吨级。上游
新开引河 3.4 千米,底宽 120 米,河底标高负 2.3~负 2.5 米,引河上建公路桥一座,长 220 米,配 10
米孔径的活动桥保证通航。拓浚老港道6.4千米,与新引河道连接。老港建堵坝一座,长310米,
与此同时,利用新开引河土方,造田1400亩。1996年1月,闸、桥、河、堤工程相继完工验收,投入
运行。老港拓浚由温岭市、路桥区按比例组织施工,1998年4月告竣。
金清新闸其配套工程建设历时7年,总投资1.4亿元,是浙江省大型的排涝工程。工程成绩斐
然,对温黄平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巨大。希望全市人民充分认识水利之重要,建设之艰辛,务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