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178

台州市路桥区志




                集。几经查核,终于澄清史实,使李仪祉对水利事业的贡献得到肯定的评价。1981年6月,胡步川
                石鼓老家病逝,终年89岁。

                    孙崇夏
                    孙 崇  夏   字时伯,诸暨人,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民国18年(1929)1月任黄岩县长,即
                遇春旱,耕种失时,螟虫滋生,继以秋潦,灾重民困。崇夏一面请省修筑公路,以工代赈,提倡纺织
                草帽以裕民生,一面筹划兴修西江及南官河水利,以利蓄泄。当西江、南官河水利经费带征案经
                省政府核准之初,主办财政人员力言“此案有碍田赋考成,万不可行”。崇夏厉声曰:“西江、金清

                两闸能建筑完成,则黄邑蓄泄有资,灾患潜消,上峰纵将余撤任,亦所甘愿。考成何关荣辱!”西江
                流域受益民众追念前功,于高桥头宾兴分祠及关公祠等处设位纪念。
                      绍
                    彭绍香      字少安,湖南茶陵人,民国22年(1933)12月以省政府秘书出任黄岩县长,时南官河
                    彭
                         香
                工程尚未及半,与浚河委员会一起完成其事。之后,绍香继续疏浚青龙浦上段,并与建设科筹划
                各种水利工程,汇编为《黄岩县兴修水利三年计划》,次第实施。
                    徐用     缙云人。民国29年(1940)1月任县长。他重视水利建设,在任4年,兴办疏浚的河道
                      用
                    徐
                有县内河、南官河、三塘河、老塘河、永宁河、洪家场浦、鲍浦、长浦、青龙浦、上岙溪等,总计长度
                260 余里(具体由建设科科长章育负责)。离任后,浙江省政府以其兴办水利成绩显著,记大功

                两次。
                    附:胡步川《论金清港建闸》(摘录)
                    总 论
                    总    论
                    金清港建闸,不自今日始,宋时已见诸史册矣。惟今日之工程,与昔日异者,厥有二端:一曰
                古今地势不同,二曰治水学术日进。考宋时地势,不但静应山东麓皆是大海,即新渎、牧屿以东,
                横峰桥以南,亦皆海涂涨地。以古证今,则先有朱子六闸,而后有白枫、新渎二闸,而后有牧屿闸,
                而后又有琅岙、金清、玉洁诸闸;以今证古,则新渎、牧屿、横峰桥等处地面,皆与下塘角等平;且东

                洋一带,河渠纵横,密如蛛网,有似涨海为湖,辟湖为田之确据,故今日建闸,自宜通盘筹算,因势
                而利导之;况当此科学昌明,工业竞进之时,古人之所示及者,今人皆优为之,吾人正宜利用欧美
                先进各国之成法,以发扬光大吾先人遗业,尤不宜胶柱鼓瑟,故步自封也。

                    建闸之历史
                    建闸之历史
                    此邦建闸之历史久矣。宋元祐间,罗提刑赤城先生,以台人治台,考察沿海情形,改埭建闸,
                是为此邦建闸鼻祖。盖当时滨海之人,仅知筑埭御潮,因陋就简,而未明建闸之旨,蓄泄均感不
                便。穷则思变,乃理之常。

                    绍兴九年,黄岩令(时太平未分县)杨炜,疏治河道,农田不患水旱者数十年。盖建闸之后,则
                闸内渠道必较天然河流易于污塞,然一经疏浚,即或获益。及朱文公提举浙东,相度海滨形势,议
                修旧闸三,筑新闸六,即永丰、黄望、金清、周洋、抱步、长浦、蛟龙、陡门等是。寻文公易官江西,由

                常平使勾龙昌泰继其事,精思力行,告厥成功。于是滨海一带斥卤之区,尽成膏腴之地,历元、明
                二朝,虽曾设官疏浚,然未闻修理添建,足见其功之伟且久也。
                    清乾隆间,废白枫闸,建新渎闸。嘉庆二十一年,金于城又建牧屿闸。闸制更臻完善,西北二
                乡,均为蓄泄。实以自宋迄清,历年既久,海涂日涨,原田既辟,支辟合并,朱子六闸,已为陈迹矣。
                    道光二十一年,县令张洵,建闸琅岙,实仿绍兴三江闸之成法,即明嘉靖间四川汤绍恩建三江

                闸于钱塘江之滨,蓄泄绍兴、萧山二县之水。据云闸未建时咸潮直入绍兴城,群苦斥卤,而当时绍


                                                            136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