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279
第十二编 农业 林业 ■
2001年后,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9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9.92万
亩,2014年降至8.52万亩。
杂 交 水 稻 1976 年开始试种。1977 年种 18720 亩,平均亩产 373 公斤,比常规稻增产
杂交水稻
20.26%。1978年种9.1万亩,平均亩产420.5公斤。1979年种27.82万亩,占晚稻面积的56.48%,平
均亩产461公斤。1984年后占晚稻面积的60%~65%。杂交稻的推广,结束了晚稻长期低产的历
史,实现晚稻超早稻。2010年杂交稻播种5.62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9.6%,平均亩产496公斤;至
2013年播种5.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2.4%,平均亩产530.6公斤,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公
斤以上。
小
麦
大小麦 20 世纪 50 年代,境内大小麦 5 万亩左右,单产在 40~60 公斤间。60 年代,略有减
大
少。1970年后,引进推广抗赤霉病和抗倒伏的二棱皮大麦早熟3号良种,扩大冬季大麦面积,单产
提高到 100 公斤以上。1980 年大小麦面积 8.33 万亩,单产提高到 150~200 公斤,产量达 14817
吨。1985年以后,麦类面积逐年减少。2014年597亩,平均亩产量214.7公斤,总产128.7吨。
番 薯 又称甘薯,主要分布在桐屿、螺洋及沿海地区。“大跃进”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后,发动群
番薯
众开垦山旱地,大种番薯,境内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20世纪70年代明显趋减,80年代后,山旱
地种植多年生经济果树,番薯仅零星种植。2000 年后引进紫心番薯,作为珍稀农产品受市场青
睐。近几年番薯以零星种植为主,且逐年减少,主要分布在蓬街镇、螺洋街道。截至2014年全区
播种3600亩,总产120吨。
豆 类 区境主要种植的有黄豆、蚕豆,其次是豌豆、豇豆、绿豆、扁豆。黄豆主要种植在海涂
豆类
垦区和套种在橘园中,平原仅在杂地、旱地少量种植。蚕豆(本地称川豆)主要集中在金清、蓬街
等沿海地区,大部分在棉田套种,一部分在晚稻后种。1949 年境内大豆种植面积 7500 亩,总产
207.9吨;1958~1981年间种植面积缩减至1000亩左右,单产70~100公斤;1982~1994年间种植
面积减至 300~800 亩,单产在 90~200 公斤。1995 年后,区境豆类种植面积在 1 万亩以上;2009
年种植面积1.42万亩,单产162.3公斤,总产量2307吨。2010年种植5265亩,平均单产159公斤,
总产839吨,到2014年面积减少至3400亩,平均亩产177公斤,总产601.8吨。
第三节 经济作物
油菜
油 菜 路桥区“八五”期间年均种植3013亩,总产341吨;“九五”期间年均种植1052亩,总产
109.9 吨。21 世纪后油菜几近绝迹,食油全部依
赖外调。近几年,油菜观赏的兴起和用油安全受
重视,油菜重新开始种植,面积有扩大,2014年种
植面积500亩。
甘蔗
甘 蔗 俗称糖梗。大面积种植始于1971年,
金清、蓬街沿海发展海涂蔗田近 4000 亩,形成食
糖原料生产基地。1978年建成金清糖厂,日压榨
500 吨原料。1980 年后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境内
“六五”期间年均种植4908亩,总产26510吨;“七 共和油菜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