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0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280
台州市路桥区志
五”期间年均种植 2629 亩,总产 11241 吨;“八
五”期间年均种植 452 亩,总产 1693 吨。2000
年后因市场对果蔗的需求,种植面积有所回
升,在下梁、螺洋建立6000多亩的甘蔗生产基
地。“十五”期间年均种植面积 10054 亩,年均
总产46578吨。“十一五”期间糖蔗种植面积又
有所下降,年均种植 4195 亩,总产 15485 吨。
至 2014 年,种植 2638 亩,主要分布在金清下
新桥甘蔗
梁、新桥镇、横街镇,总产8971吨。
席 草 古代称蔺草、灯芯草,种植历史悠久。民国时期黄岩县年种席草2000~3000亩,境内
席草
的桐屿、螺洋、马铺等地均为重点产区。1933年全县有打草席户1.1万户1.8万人,年打草席30万
条以上,远销沪、甬、东南亚等地。1952 年,境内种植席草 1772 亩。以后出现过两次起落。21 世
纪后路桥区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亩左右。
马
兰
草
咸 草 马兰草 是境内重要特产之一,也是外销草帽、坐垫、手提篮等草制品的主要原料。
咸草
以前还种有蒲草,后来蒲草制品滞销,被咸草、马兰草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创汇任务的
激励下,咸草、马兰草生产有很大发展。金清沿海一线种植面积约 4000 亩,其中马兰草 1000 多
亩,合计年产量500多万公斤。1981年,共生产咸草帽和马兰草帽516万顶,各种垫片67万张,各
种包装布67万张,枕席1230万张,出口咸草席14万条、垫席19万张、门毡7000块。
蔬
蔬菜 20世纪50年代,境内蔬菜面积约1万亩。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号召瓜菜
菜
代粮食,一度扩大到3万~4万亩。1962年后降到1万亩水平,占到耕地面积的5%~10%。80年代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户广种蔬菜增加收益。1986年后应用大棚多层覆、营养钵育苗、激素保
花、根外追肥等技术,提高产量。1990年扩种至3万~4万亩。“九五”年均种植面积44164亩,总产
94884吨。“十五”期间年均种植132140亩,总产272445吨;“十一五”期间年均播种面积123215亩,
总产 216436 吨。“十二五”至今,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2014 年种植面积 87098 亩,总产
160485吨。
瓜
西
西瓜 20世纪80年代前,境内西瓜有零星种植。之后因经济效益比粮食作物高,西瓜种植面
积逐年扩大,以大棚栽培为主,年种植面积 2 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黄琅、金清、蓬街等沿海海涂
地,以“黄琅西瓜”最有名,主要品种是早佳,取代传统的沙埠黄瓤瓜。
第三章 农用机具
南山善法寺后回龙山北麓山坡上、下梁阻浪山麓、灵山(中央山)遗址都出土过石犁头,说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出现农业并使用耕耜工具。但过去农用机具的发展是缓慢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从推广新式农具开始,到推广各种农业机械,使农业生产由畜力耕作上升到机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