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4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634
台州市路桥区志
恤金和家产为资创办,并自任校长。解放初期更名为路西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更名为工农小
学,后更名为德镇小学。原址卖芝桥路,1994年迁至现址,更名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曾辖河西、
下里、龙头王三所完小和路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西
学
河
小
河西小学 坐落于 路桥街道银座街 573 号,占地面积 4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953 平方米。
2014年底,有学生838人,教师53人,本科以上学历45人。
其前身是於氏书院,由路桥蔡於人氏於德先在清朝乾隆年间创办,同治七年(1868)办育秀义
塾,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河西小学,1937 年 7 月更名为完全小学,1940 年更名为路桥第二
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恢复校名河西小学,1972年更名为红星学校(增设初中部),1982年更名为
路桥镇中心小学(镇窗口小学),1992年恢复校名河西小学,2002年7月升格为中心校。
诗人阮孔棠、夏矛等曾在此执教。250多年来,培养了清末进士杨晨,民国上将於达,清华大
学化学化工系主任郑用熙,《新华月报》编辑组组长、臧克家夫人郑曼,当代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
授、科学家王继敏等大批精英。
安宝小学
安 宝 小 学 坐落于 横街镇洋屿村,占地面积 7369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91 平方米,绿化面积
1500平方米。2014年,有11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教职工28人。
前身是作新小学,由洋屿绢创始人罗宝书之孙罗藻新于清末创办。抗日名将陈安宝小时候
曾就读于此,之后陈将军曾大力资助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一度改名为洋屿小学。1983 年 12 月,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为革命烈
士,1984年4月6日,黄岩县政府恢复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安宝小学”,1985年2月1日,在横街召开
恢复“安宝小学”校名大会。路桥建区后,改名为路桥区安宝小学。安宝小学四周环河,河岸绿树
成荫。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境内的中学教育,始于晚清。同治四年(1865),新桥名儒管作霖修文昌阁,八年,立扶雅书
院。光绪三十年(1904),作霖之子管穰在其父创立的书院基础上,创办“私立扶雅中学堂”,是为
路桥区境内最早的中学。
民国 32 年(1943)8 月,在地方绅士徐聘耕、刘治雄等人筹划下,成立路桥中学校董会。民国
33年2月,定名为黄岩县私立路桥中学,公举从之江大学毕业回乡的金积学任校长。
1949年秋,路桥中学设立高中部,改名为黄岩县路桥中学,首届招收高一新生40余人。1956
年夏,学校转为公立,改称黄岩县第二中学。后几经嬗变,复称路桥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中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
识分子政策,各中学工作逐渐恢复正常。
1981年,路桥中学被列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94年末,学校更名为台州市路桥中学。1996年
调整校网,路桥中学实行初高中脱钩,成为一所高级中学;初中部脱离新建路桥区实验中学。合
并马铺、路东中学为路北中学,合并长浦、石曲中学为路南中学。撤销百步中学,迁建蓬街中学、
峰江中学,扩建新市中学、横街中学,改建新桥中学。4月,创办蓬街私立中学,8月,在台州市鸿宇
小学基础上创办鸿宇初中。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