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8 - 莲都区志
P. 1078
· 1016 · 莲都区志
馆藏古籍、方志、宗谱及各种资料 8000 余册。
是年 11 月,对吕步坑窑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
并举办考古发掘培训班。2001 年 6 月,通济堰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丽水市开展第二次全省文物普查,是年,厦
河塔整体维修,修复塔刹,安装避雷装置。2004
年,南明门及城墙进行考古发掘。是年 12 月,
白云花苑工地发掘出土恐龙蛋化石。2005年3
月,处州府城墙(南明门及城墙、洞天楼、望京门
南明门(2008年7月摄)
旧址合并)、谭宅、厦河塔、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
关(刘英旧址、兴华广货号旧址、黄景芝律师事务所旧址合并)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是年,南明门进行修缮,修复城楼及瓮城,望京门旧址修复部分城墙。巾山塔整体落架
修复,安装避雷装置。同年12月21日,在富岭街道办事处下仓村发掘出土多件南宋龙泉窑
珍品。2007年9月,全面启动莲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12月,成立区文物保护管理
所,其职能为承担莲都区除丽水中心城区和开发区以外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2000 年撤地设市以后,莲都区的文物保护管理职能一直由市文物部门承担。2007 年 2
月,丽水中心城区和丽水开发区以外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职能转由莲都区承担。是年4月,
市、区文物部门完成了事权的交接,12月,莲都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正式挂牌成立。到2010年
底,全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1处,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区辖地11处);有省级历史文化村镇西溪1处。
2007年,成立莲都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机构,落实了普查经费78万元,其中省拨
普查经费25万元,地方补助53万元。组织40多人参加的业务培训,在全区各乡镇进行调查
摸底,收集文物线索。2008年1月9日开始实地普查工作。截至2009年底,共录入不可移动
文物624处。其中,复查234处,新发现390处,分别为古建筑481处,古遗址28处,古墓葬19
处,石刻类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9处,其他2处。另外登记了古村落9处,信
息点223处。2010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办验收,文物普查资料的整理、编撰、入档、展示
普查成果等工作正有序进行。
2007年开始,相继完成《丽水市2007年通济堰西干渠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通济堰堰首段整治维修设计方案》《浙江通济堰碧湖产业区块文物保护方案》《堰头村沿渠
建筑立面整修工程方案》《50省道莲都段公路改建工程方案》编制工作,均已通过论证,报批。
《浙江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规划》已初步完成,并征求市、区相关部门意见,正处在修编、报批
阶段。2009年,委托浙江省古建院设计了《堰头村沿渠建筑立面整修工程》,修缮面积为6550
平方米,项目总概算为421万元。2008—2009年,在龙庙和堰头村“景星庆瑞”“南山映秀”的
古民居及大会堂中设立通济堰陈列馆、处州农耕文化陈列馆、处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和通济堰
历史人物展示,提升通济堰的旅游文化底蕴,开辟堰头村旅游线路、导游牌、指示牌、古民居
说明牌等旅游设施。
2007年11月和2009年3月,莲都文物部门相继对老竹镇前道村莲花山石板墓和高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