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4 - 莲都区志
P. 1174

· 1112  ·                                 莲都区志





                                                第二章             文        选






                                                      第一节          记



                                                        照水堂记

                                                       [宋] 苏舜钦


                     栝苍郡署冠前山之椒,林壑蔽翳。咸平(998—1003)初,杨文公起凝霜阁,下览平旷,得
                 遥岑远林之赏,当时固已为佳处矣!
                     景祐(1034—1038)中,孙公元规移守此郡,署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
                 燕休。又得西北隅绝              之巅,刬去丛秽,豁见异境,溪山之势奔放坌来。始规地命名。诏徙
                 他郡,后更三守,泯然不寻。

                     李君然明之来,刷剔隐滞,纲条一新,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以自适,且将留风迹
                 以遗后人。景与意并,正获元规之地,遂构广厦,因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
                 甚盛暑,洒然如秋。有长溪者源自闽来,趋过槛下。前对南明山,盖三平之旧隐也。苍峰古
                 刹,阴晴隐见。又于东南创“月轩”,稍却为“燕阁”。阁之右又为“风亭”,亭前启轩曰“夕霏”。
                 是皆辅于“照水”而发于新意也。华榱髹楯,下上相焕,易去榛莽,与政俱新。盖基于元规,成

                 于然明。
                     予慨然东望,神爽坐驰,恨不能剧饮酣歌、俯仰周览于其上。或能图以为贶,尚可更发咏
                 歌,以足其未至者。庆历八年(1048)八月四日记。
                                                                                     ——清道光《丽水志稿》


                                         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


                                                       [宋] 关景晖

                     丽水十乡,皆并山为田,常患水之不足。去县而西至五十里,有堰曰“通济”,障松阳、遂
                 昌两溪之水,引入堰渠,分为四十八派,析流畎浍,注溉民田二千顷。又以余水潴而为湖,以
                 备溪水之不至。自是,岁虽凶而田常丰。
                     元祐壬申(1092)堰坏,命尉姚希治之。明年,帅郡官往视其成功。堰旁有庙,曰“詹、南

                 二司马”,不知其谁何,墙宇颓圮,像设不严,报功之意略矣。尉曰:“希询诸故老,谓梁有司马
                 詹氏,始谋为堰,而请于朝。又遣司马南氏,共治其事。是岁,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
                 老人指之曰:过溪北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自山南绝溪北,营之乃就。明道中(1032
                             ‘
                 —1033),有唐碑刻尚存。后以大水漂亡,已数十年矣。乡之老者谢去,壮者复老,非特传之
                 亦讹,而恐二司马之功遂将泯(没)于世矣!庙今一新,愿以记焉。”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