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5 - 莲都区志
P. 1195
第二十九编 艺文 · 1133 ·
潜裕敏给,以一其情于《诗》《书》《礼》《乐》之具,而资之成以仕,不则师世表俗,以延先生之
德,教为后生模范,而顾令其兴北门之叹,增煮字之戚。司牧者视等秦越,而一切弗问,其谓
之何?予家世南海,以《诗》《书》《礼》《乐》起家,虽闲曹禄入无几,不以分惠于士而顾家于官
耶?予观栝士多恢奇秀好之资,率苦不给。且距省视他郡为远,一遇大比,乏资斧,虞跋涉,
何以预登吁之典而自致青云?此予目击心维,而欲为计久远者也。惟是不腆之俸,用置附郭
上腴之田,岁积所入以佐其费,或涓埃有济。此则区区之心而已。”遂召耆民里老,授金贸田,
得膏美者若干亩,岁入若干石,分入郡、丽二庠。其课不报于监司,不耗于他用,寄籍县帑,经
费出入有程。于是,栝士之宾兴者,力学而不能给者,可以均拜公之赐于久远矣。籍成,因命
记于不佞。窃惟公之是举也,上以辅先王作人之化,下以启多士登吁之心。广厉学宫,兴起
来哲,不亦垂裕宏远无穷哉!日者分藩毗陵周公继昌、郡守海阳陈公见龙,各置田若干亩,寄
籍丽帑,以为诸士宾兴赈恤之费。而公复以别驾清曹,分廉吏之俸,贸田以赡其不足。此其
惠则埒矣。而作人雅意,为一时盛典,视先猷尤耿耿焉。是不足以记烈贞珉,以垂不朽也哉!
因镌予言于石,而籍若田于左。
——清道光《丽水志稿》
关圣庙记
[明]王一中
世道所以常存,人心所以不死者,惟是纲常伦理之所维。顾维于清夷昌炽之日易,维于
衰微湮塞之日难。尧、舜,大圣人,为人伦之至。而后世称仲尼贤于尧、舜,则以彼值其常,此
值其变,故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非以其揭大义于衰周,为天下后世存此一线
之遗乎?自周而后得国,以汉为正。至于灵、献,贼臣递起,汉昭烈以中山靖王之后,提一旅
欲嘘余烬。当是时,曹瞒扶主矫制雄行,而昭烈奄奄微息,时阽艰危,非真抱《春秋》之志者,
莫能辨汉贼。而扶持拥护,不避险阻,尽瘁于昭烈者,惟云长、翼德二公,而云长之功尤著。
彼其取襄阳,围樊城,威镇华夏。曹贼心悸胆寒,冀迁许昌,以避其锋。微司马懿、蒋济为操
谋,构孙权、吕蒙、陆逊之计,几何不还汉室于再造哉!夫公于昭烈,非有君臣之素也,一言期
许,九死靡移。朋友之谊,视骨肉弥敦。复以兄弟而君臣,匪躬之诚,天日可贯,人徒以为不
肯权宜,与孙氏结婚,致起携间。夫操为汉贼,而权亦未纯汉臣也。藉一旦通婚,纵公大义凛
于乾坤,将因亲以图,则父教子贰,公所不为。将令之与贼为戚,则委之不义,失身匪人,公所
不忍也。则又公之权之于父子、夫妇之间,断之以君臣之义,所不敢出者也。自公亡至今千
百余年,代不知几易,而自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委巷,无不立庙祀之。即地之界于魏与吴者,
耻当年为贼所据,亦无不祀公,视操、权如鬼若蜮。非故薄于操、权,而德于公也。天下不可
一日无伦常,则不可一日不祀公。天下无一处无伦常,则不可一处不祀公。天下无一人无伦
常,则不可一人不祀公。何代无乱贼,而睹《春秋》之旨,不能无惧心。其惧也,是即孔子之笔
削在也。何世无奸雄,而入公之庙不能无惕心。其惕也,是即公之斧钺存也。孔子以其笔削
代斧钺,公以其斧钺当笔削。虽不能竟其志,而其志已行于天下后世矣。惟公之祀遍天下,
威灵显赫,奕奕如存。而为二氏之说者,袭之以张大其法门,以为得其教,护其法。夫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