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1 - 莲都区志
P. 1211

第二十九编 艺文                                     · 1149  ·


                 成,帅众讨缙云贼,中途不进,乃大掠民财以归,谋乱城中。公测知其意,即召与计事,缚斩
                 之,并捕其党,则皆授兵给号将作矣,民大惊以为神。十有二月,公所募义士合击松阳贼,大
                 破之,杀其酋,余众乞降,松阳、遂昌悉平。今予以行省檄,与公同议招缉事。比至,而公处置

                 已各得其当,因悉遵公行。于是,七县豪酋,相继纳款矣,公之力也。人谓公生太平时,与缙
                 绅为文墨交游,彬彬儒者也。及其临遇事变游,则智勇奋发,运不失机。抚循士民,则仁慈恺
                 悌,惠无不及,可谓有用之奇才矣。观其镇一州,未及期月,而功效若是,使得制方面专且久,

                 盗贼何足平哉?予既敬公德,又重父老请,于是述舆情而颂之,美既往以期将来也。颂曰:
                         维木在山,愈久弥长。维德在人,愈远弥光。公载世勋,来镇有方。佩符桓桓,出师
                     洸洸。谋先鬼神,雷行电翔。锋旗所指,百怪走藏。既剪我棘,爰固我疆。风雨我庐,公
                     树之墙。雪霜我肤,公披之裳。晨昏起居,妇拜儿锵。有聚弗睽,公赐溥将。民愚而灵,
                     群祝孔祥。祝公于天,锡公寿昌。如川源源,如岳嶈嶈。于千亿年,悠哉勿忘。

                                                                                     ——明成化《处州府志》


                                              万象山淮海先生祠堂碑


                                                       [清] 秦      瀛

                     处州,故余远祖淮海先生监酒税处也。先生在处时,尝访昙法师于兹仁院。既去,院僧
                 绘像立祠。具载《处州府志》。今,祠废而像亦不可考。乾隆癸丑(1793)冬,瀛奉天子命备兵
                 温处,将重建祠而遽以迁调去。乙卯(1795)冬,始自杭州刻先生像,移奉处州圭山莲城书院。
                 又阅一年,杭郡丞修君奉檄权处州事,将行来谒别,余语及之。修君莅处,以书来谂曰:“书院
                 地,故湫隘不克称。有万象山者,故郡城最高处。其上为崇褔寺,极爽垲。今以寺中之东偏

                 三楹,重加黝垩,设神龛奉先生像祀焉。祀之日,自郡大夫以下及处之士民,咸往瞻拜如礼。”
                 此处州万象山之所由有先生祠也。
                     瀛惟先生少负经世略,强志盛气好谈兵,为苏文忠公所赏。既而不效于世,乃一意托之
                 于文章,迨坐党籍,出倅杭州。言者论其增损实录,横罹贬谪,监酒税于此,而小人承望风指

                 犹未已,卒以谒告写佛书,削先生秩,迁徙岭海。《易》曰:“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君子小人之
                 进退剥复,系于国家之治忽。宋自党祸兴,而神州陆沉。后世士君子过先生祠,所当太息痛
                 恨于绍圣之已事也。顾当时之祸先生者,其骨已朽;而先生及诸君子之名,至今犹在天壤。
                 亦可见小人之祸君子,无往不福君子;小人之智,适成为小人之愚已矣!而先生踪迹所至,官

                 于其地者,无不为之流连感慕。况又为其子孙如瀛者欤!
                     瀛往来处州,未至万象山,闻其地俯临城郭,近挹溪光,望之若图画,盖括苍一郡之胜。
                 而又与姜山近,即宋时酒税局,先生之灵,其依凭于是无疑也。修君名仁,汉军镶蓝旗人,由
                 举人出为知县,迁杭州府总捕同知,今署处州府知府,祠之成,繄君成之。丽水县知县常熟邵

                 培德、处州府教授海宁张骏,丽水县典史无锡侯宝树并襄其事,例得具书。
                     时嘉庆元年丙辰(1796)十二月望前五日
                                                                                     ——清道光《丽水志稿》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