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5 - 莲都区志
P. 1365
第三十二编 居民生活 · 1303 ·
续表32-5-1
寺庙名称 地址及年代
崇梵寺 在城西南十五里。唐咸通十三年(872)建
延昌寺 在城西南六十里北埠。唐乾符元年(874)建。有宋绍定、宝祐二碑
大安寺 在南明山。《名胜志》:唐中和(881—885)间,三平和尚所建
惠明寺 在城北四十里高溪惠明寺村。唐天祐元年(905)建
在城西七十里岑峰。吴越宝正元年(926)建。《括苍汇纪》:寺有紫牡丹一本,高丈余。每开五百余花,花
禅智寺 各十二瓣,值闰年则十三瓣。宋政和(1111—1118)间,宣索入御苑,花不开。诏还山,复开。成化十三
年(1477),寺毁于火,花已枯落矣
妙善寺 在城西四十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宝胜寺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吴越宝正元年(926)建
大云寺 在城北四十里。后梁乾化二年(912)建
多福寺 在城东二十二里。后唐长兴二年(931)建
常乐寺 在城北六十里。后晋天福元年(936)建
妙智寺 在城西二十六里。后晋天福二年(937)建
天宁万寿寺 位于城东7 里,唐景云二年(711)建,久废
寿宁寺 在城北20 里寿元山下,唐咸通十三年(872)建,久废
在囿山南麓(今囿山小学内),唐光化二年(899)建,初名报恩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法海寺,政和
七年(1117)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旋改真身寺,建炎元年(1127)复名法海寺,康熙三十三年(1694),僧
法海寺
法鉴徙古老君庙钟于寺,后建明远楼以覆之。钟为宋绍兴三年天庆观道士吴师正所铸,形巨质良。城
中火患,撞以警众。粤匪蹂躏,楼毁。寺久废
在城西南55 里保定村,后晋天福二年(937)赐名,曾有宋宝祐三年(1254)、咸淳五年(1269)二碑。屡有
悟空寺
修葺,后失修倒塌
广圣寺 在城东洞溪(古城岛上),宋皇祐元年(1049)赐今名,后废。清嘉庆十八年(1813)即其地建玉成观,久废
在万象山。元元贞元年(1295),僧行英建。始为万象庵,大德十年(1306)改名,有延祐七年(1320)碑,
僧明本撰,赵孟頫书。明本,即时称中峰禅师者也。碑阴刻明万历(1573-1620)间重建记,撰人为屠隆,
崇福寺
书则林芝也。国朝道光六年(1826),住僧达真重建。像设庄严,殿宇宏丽,为城中诸寺甲观。知县张铣
有记。抗战期间毁于战火
净居寺 一在城西南五十里,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建。一在城北二十里,宋嘉熙三年(1239)建
法兴寺 一在城南十里富岭法兴寺村,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一在城北半里北郭桥西,亦五代时建
瑞相寺 在石僧山。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
崇法寺 在城西南三十里。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赐名
普信寺 在城东十里岩泉普信寺村。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建
定慧寺 在城北四十五里。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建
妙胜寺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宋建隆元年(960)赐名
法喜寺 在城南五十里。宋建隆元年(960)建。曾有元致和元年(1328)孤峰禅师碑
清心寺 在城北五里。宋乾德元年(963)建
戒光寺 在城西五十里。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建
圣寿寺 在城北六十里。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