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4 - 莲都区志
P. 1424
· 1362 · 莲都区志
“立夏福”“白露福”和秋后的“秋福”及冬至的“冬福”等。
畲族的“福日”,主旨是祈平安,盼丰岁,基本上都围绕农事生产而举行“祭福”。为了处
理好每年“福日”的祭事、聚餐等,昔日在许多畲村有“福祉”组织,较兴旺的畲族宗房,既有宗
房祠堂,又有“福祉公田”,以“公田”的田租收入支付“福日”祭事和聚餐费用。无“公田”的宗
房,其开支则在本宗房内募集或按人头摊派。
祖担 祖图 畲族除了建有姓氏宗房的祠堂外,尚有特殊的“祠堂”,称为“一堂祖”,这是
一个宗房支系的“祖祠”,而这祖祠无宇无祠,仅是竹篾编制的两只箱笼,此即“一堂祖”,亦称
“游祖祠”或“行祖担”,简称“祖担”。
畲族各姓氏宗房支系视“祖担”为家族珍宝,内有祖宗香炉、祖簿(族谱)、笏板、拎刀、龙
角、铃钟、神鞭等法器,还有被喻为畲族传世之宝的整套“祖图”。祖图包括“三清”(上清、玉
清、大清)神像、十殿阎王(和汉族雷同)、射猎祖师、行猪祖师、本姓始祖、左门神、右门神、金
鸣、玉兔等画像,其中特别贵重的两幅长轴画卷“祖图”,以连续画面形式把畲族始祖盘瓠忠
勇王龙麒出世、平番、受封、招亲、生育三子一女、辞官、打猎殉身等事迹,可谓是《高皇歌》的
“图解”。此藏有“祖图”的“祖担”连同祖杖(盘瓠杖)都置放在本宗房族人长者家中,不示
外人。
若族房中某户要“做阳”(传师学师)或“做阴”(做功德)需动用祖担等,则需一位师公陪
同,备上鸡、肉、酒等礼物,去存放祖担的人家中,行请祖担祭祀礼仪,然后请出祖担归家,仪
式结束后,此祖担等就留存在此家,往后有族人需用祖担,仍按规备礼,由师公陪同,到这户
人家“接请”祖担。
第五节 修 谱
畲族自明、清结束迁徙而定居后,即兴起撰修宗谱。宗谱也称“族谱”,内容包括序列、源
流考、族规、仕宦条、五服图、名人肖像、祖祠祖坟图、献诗赞祠、名人传略、支系行第、世系排
行、嫁娶迁徙情况等等,既可追溯本族宗房世源,亦可凝结宗房族人的亲情。
畲族宗谱撰编时,行第序列中,男子要空第一位,女子要空第二位,供早逝或遗漏者列
席。每支宗房创立宗谱,过几十年就要续修增订。
修谱完成后,则需祭谱,祭谱仪式由族长主祭,由法师(师公)主持,除本支宗亲人员外,
还邀请本宗房分散在各地支系代表参加。祭谱时间为一天一夜,隆重热烈。
第六节 崇 拜
祖先崇拜 畲民对祖先极为崇敬,尤其是对高辛王(帝喾)和始祖龙麒更为膜拜,也表现
在《高皇歌》和“传师学师”仪式。畲族各姓氏各宗房都有祖担、祖图和祖杖,沿袭世系的“传
家宝”。正月初八(上八日)要按宗房集体祭祖,而逢节令及“福日”祭祀神明的同时,亦祭祖。
神灵崇拜 畲民崇拜太阳神,在“传师学师”仪式中,或日常生活禁忌中,都有表现。
“传师学师”仪式中,必有一男一女分别担当“东皇公”和“西皇母”。“东皇公”与“西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