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莲都区志
P. 143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95 ·
西北有大垵尖(792.4米)、南山(315米),止于葛渡溪。自玉岩往南,有陈寮山尖(1051米),折
向东南有白鹤尖(507.6米)、马头山(191米)。陈寮山尖往西有骑龙山尖(941米),折向西北
有八面山(844 米)、平天岗(701 米),止于学坑口。骑龙山往西南有白云山(507 米)、笔架山
(213.7米),止于大溪。自蛙模样向东南延银场坑与杉树坑之间,有白虎山(294米)、白鹤尖
(786.3米)、箬后山(871米)、龙尖山(791.2米),止于好溪。
括苍山脉
境内主要有两支:
一支自缙云县太仓山(983 米)向西延至莲都、缙云县界上皂坑岭头无名山峰(859.37
米),折向西南在好溪与皂坑之间,有箬帽顶尖(749米),为莲都、缙云县界,续向西南,止于好
溪、严溪会合处。
一支至缙云、青田县界上水空阔头(1042米)向西南至无名山峰(996.8米),折向西北至
莲都、青田、缙云三县交界上的五府尖(1045米)。自五府尖向西南在莲都、青田界上有无名
峰(908米),转向北有青田县的双鸡治(842米),伸至莲都境内火烧尖(829米)复折向西南在
莲都、青田界上,有浪汤背(890米)、老鹰岩(908米),去卅山(760米),止于莲都瀑泉水与青田
管庄源会合处。
自浪汤背向西延有天堂山(1010米)、连尖山(993.6米),止于好溪。
自老鹰岩向西南有高头顶(656.8米),止于大溪。
附录:清道光《丽水县志·卷三》
丽水山县,郡志载其名仅三十有九隘矣,今广其数为百余。而孕奇蓄异,品目示加者,尚不知凡几也。
枣 山 在县治北,郡署据其麓。
茭 山 大枣山西北。西为通惠门城门,东为总戎瞭台,邑治西北锁钥也,明张敦复、王廉居此,廉因以山名集。
万象山 在县治西南。城中之山此为最高,宋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其上,山因以名。元改为崇福寺。明万历中右
参议徐云程建一览亭于前,俯临城市,近揽溪光,俨若图画。国朝道光六年(1826),寺僧达真改亭为楼,罗学使方俊以
“烟雨”榜之。左有大观亭,前接 山,篁松蓊郁;亭后,为秦淮海祠。
山 在县治西南。山旧多 木,故名。唐刺史李繁因古社稷坛废址,建夫子庙于其上,俗呼庙山。今县学在焉。
锦 山 在县治西,与茭山相对。旧莳桃,花在时若锦绣。
月 山 在万象山东。
姜 山 在 山西。宋秦观谪监酒税时,常居此山。山前即酒税局〈署〉故址,姜缓故宅在焉。山上有悬藜阁,及
元郑似山墓。
梅 山 在富山东。宋姜特立别业在此,故名其集曰“梅山”。《栝苍汇纪》云:“宋士大夫多居此。”今山上下皆何氏
宅,有翠微阁、悠然堂、归云亭。又富山之西,亦名梅山。上有金钟庙,庙中有梅山修路碑。
富 山 在 山东,即古三皇岭。明嘉靖中,因三皇庙废址建元勋祠,祀诚意伯刘基。
囿 山 在富山东,古名为新意山。有山堂,为宋给事王信别业,鄱阳洪迈为之作志。今为忠靖王庙,法海寺在
其麓。
圭 山 在囿山西。明太仆卿张敦仁,以倭警徒居山麓。嘉靖间,郡守高超建圭山台于上。国朝康熙间,郡守刘
廷玑就台建阁,以祀文昌。山西为莲城书院,东为万寿宫,官民祝厘之所。
华祠岭 在县治西街。
迎秋岭 在府学东。嘉庆间,教授张骏因俗呼“迎秋”为“泥鳅”,改题“龙门”字以傍之,今或昧其故名矣。
以上城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