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莲都区志
P. 146

· 98  ·                                   莲都区志

                    崆   岩   在县东十三里,天堂之西。两崖壁立,有洞可容数十人。前有度仙桥,今废。缘微径上岩巅为登仙洞,乡
                 人尝避乱于此,亦名寨山。岩下为伏龙洞,内有深潭,投以石,声如雷。岩前有洼石如臼,年丰则沙盈其中,歉则沙徙而
                 外,土人以验岁登否,如越人之占射的矣。
                    观音岩     在县东十三里。宋绍兴间水暴涨,居民泊船岩顶,置所奉观音像于岩穴。水退,岩壁立,不可复取,因以
                 名岩。
                    仙人步岩 在县东二十里祝村庄。两岩相对,岩顶各有一巨人迹。
                    将军岩 在县东二十里。下临好溪,上有窟穴,露半身石像,操筏者过此,恒爇香致祷,呼曰石将军。
                    鹁鸠山     有县东二十二里,俗名鹁鸪尖。绝顶,岩穴东向。国朝乾隆初,有人辟谷〖意“入道之术”〗修真于此,后
                 不知所终。好溪环其下,宋刘泾诗“鹁鸪山下溪声好”是也。
                    灵鹫山     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荫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
                 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于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
                    佛头岩     在县东五里,又名碧云山,俗呼陈坛头。大溪经其下,岩石砟崿,砥柱中流,城东之咽喉也。明万历十三
                 年(1585),知府俞均建塔于其上,未竟迁去。二十二年(1594),知府任可容踵成之。
                    以上东乡诸山。
                    燕窠山 在县南八里,形椭圆若燕窠。北面岩石横出,若雏燕之待哺者。
                                                                                       [
                    少微山     在厦河之南。旧有少微星君祠,以郡应少微处士星也。又有妙成观、紫虚观,唐]宋高道杜光庭、章思廉
                 辈栖真于此。石壁刻“素华处士张公之茔”八字,驳蚀过半,盖已古矣。紫虚观南曰“眉岩”,有章思廉墓。后人筑室岩
                 傍以祀之,曰“神仙宅”。刘基为之作记。岩上有巨人迹十数,深入石理,莫明其故。
                    南明山     在县南三里。山半与两池之交,筑亭曰“流觞”。更进,则峭壁飞泉,溅襟洒面。有亭面壁,即宋漉雪亭
                 也。循磴道而上为爽气亭,今俗呼半山亭矣。再上,有巨石横空,径十余丈,曰“石梁”。前有老树铁干虬枝,皮可疗病,
                 曰“将军树”。侯一元诗所谓“大树近将军”者也。其下曰“印月池”,有宋张康国磨崖。池北曰“幽光亭”,西为“献花
                 岩”,又西为弥勒龛,就山凿石而屋之。南转,度石峡如门,古佛日仁寿寺也。前临方池,蔚蓝澈底。后有葛井,相传为
                 葛洪炼丹处。再上,石壁窅           ,多宋人题字。西转,为高阳洞,刻宋孙沔、沈栝纪游。拾级屈曲至高处,曰“千里亭”、“凭
                 虚阁”。闾阎城市,历然星布。崖间有葛洪“灵崇”二字,米 “南明山”三字。此山之大概。殆昔人所云“目不周玩,情
                 不给赏。”仰瞩俯映,弥习弥佳者,正无容一一名状也。
                    巾子山     在南明山东南,以其形名之。顶有浮图,相轮已失。始建之年无考。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县张铣倡
                 绅士重修,匝月合尖焉。
                    天井山     在南明山西。峭壁崭岩,悬瀑下注,承流处形圆如井。乘崖俯瞰,悚惕欲堕,名“天井岭”。崖下瀑泉所潴
                 曰“龙井”,天将雨井则兴云焉。
                    天马山     在县南五里,又名幞头山。四面壁立,若无蹊径。上则逶迤平坦,草树丰蔚。昔人磊石避兵,故又名
                 南寨。
                    桐   岭   在县南三里。岭之南为天师岩,峭壁数十丈,猿攀可上。其巅,有天师庙。庙前古木丛篁,苍翠欲滴,大
                 梁溪水经其下,夹以狮、象二山。古所云“青崖点黛,素湍委练”者矣。
                    峡   岭   在县南十里。丛山迫辏,中取微径而上,险仄迂回,行者拟诸蜀道。
                    大白岩     在县南十里。势不甚高峻,而刻露巉岩,别标胜概。大溪经其下,湍急涛崩,兀若砥柱,上刻“白岩飞雨”
                 四字。其东三里,有岩差小,兀峙中流,人呼“小白岩”焉。
                    大梁山     在县南二十里,又名南屏山。其南为青田界,大梁之水出焉。山径屈曲逶迤,幽胜相引。山半有亭,下临
                 清泉,上荫秀木,行李所经,徘徊忘返。左右五峰交峙,迢递相望。中峰有南北二龙洞,北洞有龙井,渊素澄亭,祷雨辄
                 应。其傍岩壁陡立如削,顶衔五色石,望之斑斓眩目。
                    望军山     在县南十五里。山巅石壁正方如屏,亦名屏风山。国(清)初,方国安溃兵扰栝,谢俊升妻赵氏投山崖死。
                 山下有虎阱旧迹,深十余丈。山南列岫连峰,云输波委,土人呼为“十八凸”。
                    石乳洞     在县南十二里。一名后洞。巉石嵌空,清泉滴乳,因有斯名。
                    石羊山     在县南十五里。有兰若溪,溪有一穴深数丈,穴口有大树,仰视杳然。《博物志》云“千载木也”。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