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莲都区志
P. 147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99 ·
大连云山 在县南四十里。沙溪之水出焉,故又名沙溪尖。孤标秀出,霞合烟开,四冈五阜环络周带。山腰灌木
寿藤丛生交合,二石嶙峋笋崎如迓。西南为绿岩洞,悬流削壁,飞练飘珠,凡数十丈,曰“陈漈”,祷雨辄应。
县头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以古县治在资福,山蔽其前,故名。上多修竹,曰“修竹岭”,俗呼“竹山凸”。大溪环其
下,因名“竹山潭”。
大杉源山 在县南七十里。山西为云和,东为丽水。峰连岫接,翼障西南。其左崿路人云,名半天峰。其右如旌
展盖张,名旗伞山。下有大杉、狐梯二潭, 箬溪之水出焉。宋县令刘恺之祷雨于此,有赤蛇自潭出,雨遂沾足。山上平
广数亩,践之倾侧欲陷,牧人相戒远其牲畜,俗呼“大杉葑”,意故为潭而填淤者也。
木寮山 在县南九十里,与景宁接壤。
金刚山 在县南五十里蔡村。螺旋而上,磊石为寨。中有五穆庙,乡人祷雨于此。
虎头岩 在县南五十里箬溪。嵌空玲珑,风从中出,声若虎啸。
火焰山 在县南六十里。有虎蜂 ,险峻不得上。又县南十里,亦有火焰山。众峰攒簇如火陷,旁有巨石,类称猴
作引首顾眄状。
骑马冈 在县南六十里。其上 崟 崿,状若莲花。以峻极,罕有至者。
铁寨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皆积石,黝黑如铁,类新安之石墨山矣。
砚石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石深紫,性滑腻,可充碑材,斫为砚,坚润少亚端溪焉。
西番山 (畲音奢,俗作畲,后仿此)在县南六十里,三峰参立,形如笔架。
鹰鸟山 在县南五十里。乡时通济堰每年兴筑,伐 于山,又名堪山。宋龙泉何澹葬其父于山,而固堰以石,废不
用山,遂属何氏。其下名“平地”,明景泰间御史张楷搜山杀贼(指宣慈矿工义军)于此。有宋给事王信墓。
以上南乡诸山。
高冈寨 在县西五十里。重岩叠 ,山顶磊石回环。康熙初,闽变,乡民避乱于此。其右巉岩雄峻,为狮子山,洪
塘之水出焉。西为后窑山,有古三十六窑遗址。山半有洞,深十余丈,上为白鹤庙,下为悟空寺。又西为白殿山,又西
为凤凰山,为小凤凰山;又西为铁壁寨,单秀孤峙,时有贱弋断镞出于土砾,殆昔时避寇之所矣。
大 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半有石泉,清冷彻骨,行人多就饮之。魏村节妇齐氏,建“驻饮亭”于其傍。
横岚山 在县西六十里。高彻云霄,时有轻烟如带横亘山腰。前为风穴,炎署可袭裘。坐傍孤峰 峙,曰“石笋
峰”。别一岩石翘立,作妇人抱子形,名“玉女护婴岩”。其东十里为圣山,俗呼龙潭背,即唐叶法善橄龙行雨处。下有
黄 庙。又东为白岩, 巀嶭峻 ,四面陡削。元叶现妻王氏、潘雍妻叶氏,避兵殉节于此。旧有祠,今废。又东为麒麟
山,其下涧水萦泪,素湍碧树,交映生姿。
大竹山 在县西四十里高溪源。明王朝圣,妻杨氏为兵所掠,技崖而死。
高畲山 在县西五十里。北控宣平,西接松阳。峰峦攒耸,草树蓊蔚。俯视诸山,如在几席。西北之最高者,白溪
之水出焉。
三峰山 在高畲山之南。下曰“灵峰”,中曰“翠峰”,上曰“岑峰”,俱有僧舍。林峦秀丽,为诸山冠。岑峰尤迢递层
峻,径缭而曲,名“十八盘”。峰麓平旷,厥土宜蓝。
蝙蝠洞 在岑峰之南。岩壁有洞深丈余,多蝙蝠。其上为吴坳岭。
风 山 在县西四十里。山巅危石对峙如门,天风赂 戾,清人毛骨,俗谓之“小石门”。元末陈程妻叶氏,国初陈
昌荫妻奚氏、陈所学妻吴氏,皆避兵殉节于此。其南为姥岭,双峰崱穷,峻磴崔嵬,穿峡而过可达宣平。
半天尖 在姥岭之南。孤 超云,视众山如蚁蛭。其右峰曰“尟尖”,径路褊迫,劣能容步。有庙示童真相,老桂一
本荫可计亩。云“昔有牧子戏此,乘云上升”,因肖像立庙,祷雨辄应,呼曰“驭牛尟”者,乡人呼小儿也,遂移以名山矣。
其左为吴山,山半为惠明寺废址。
莲花山 在风山之东。山石坚致,咸采凿以资阶墄。
山魈洞 在县西五十里高溪村南。高广丈余,昔为山魈所栖。以石叩之,声轰如鼓,又名石鼓洞。
椒 山 在县西三十里。明叶烓筑别业于此,随地为景,故有椒园之目。叶诗所云“壁削断崖开胜地,路随流水入
深山”者也。
凤门山 在县西三十里。上有二穴,风自中出,夜静月明白气上彻霄汉。有庙名“协应”,宋代所建,乡人水旱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