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莲都区志
P. 145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97 ·
桐树冈 在县北三十里。
破靴岭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古设茭坑驿于此。
凤凰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单立锐上,亭亭秀峙。其巅清冷<泠>一泓,沙明水净,俯视潜鳞如可手拾。山有块非
土非石,圆若鸡子,旋去旋长,俗谓之凤凰卵。
黄 山 在县北二十里。上有二石,广五丈许,层叠如磨,合力推之可旋转。云古有仙人炼丹于此,故名仙人磨。
甘泉山 在县北二十里。元季,避兵者磊石为寨,周氏女善才,拒贼死此。
显佛坛 在县北二十里。山半有佛像,不甚了了,谛观益真。以下临深潭,莫能迫察焉。
烈孝崖 在县西北二十里官桥村南。元末祝昆母子遇贼投崖处,后人刻“烈孝崖”三字于石壁。山之西曰“曹坞”,
岩间横刻“寅卯年避乱在此”十<七>字。下凡三行,曰“亥子丑年天下大乱在此岩下安偈”十四字。又有“观世音”三字,
盖题者幻名,不书何代。意在元至正十九年己亥(1359)以后,胡大海等取处州,元、明鼎革之交也。乡没于苔藓,道光
二十年(1840)樵人搜剔出之。
朝笏岩 在县西北十五里武村庄。挺立水中,高十余丈,形若拱笏,又名将军石。
桃 山 在县西五里。众岫沿溪,森如列戟,为西北雄障。有一石,状若癯僧,面壁兀立,故又名石僧山。山西有
小穴仅容手,试探有圆石盈握,至穴口辄不得出。手开石坠,碌碌有声,谓之“桃山宝藏”。
汤 山 在桃山东。南临大溪,北俯练水,交带互映,雅称丽瞩。其上涧阿幽邃,草树葱郁。昔有汤姓者隐此,故
有其名。
天王山 在通惠门西。向有唐天王像,又有碧霞元君祠,祠中铜像高五尺。国朝乾隆间,以祠久废,迁像于县治西
碧霞元君庙,今改为泰山庙。
小栝苍山 在城西里许,即小栝山。又名莲城山,亦名九盘岭,唐宋州治皆在焉,即今之西山也。与城中万象山冈
阜相连接。
三 岩 在县西北二里。岩之类屋者三:中岩曰“白云”,最高敞。右壁有宋戎铃题名。前悬瀑斗,注如建瓴高屋。
下巨石屏立,激水四散。屏石之阳,刻唐李邕“雨崖”二字,字大径四尺;阴为宋刘泾诗刻。其上,峭壁俯出,有宋通判黄
、郡守安刘等题名。由中岩前而左步渐下,有石如门。稍进,岩形如半月,是曰“清虚”。由中岩抄仄径前,而石壁上
篆刻斑驳,惟“岩”字可辨其半。刘泾诗所云“消磨篆不文”者,殆谓此矣。径尽,岩曰“朝曦”,高广亚“白云”,而过于“清
虚”。游人吟咏宴饮,率安砚席于此。后有石,丹碧如绘。暗泉出石罅,凿小池承之,曰“丹泉”。自“晨<朝>曦”右转,循
磴道逆上,复有岩差(略微)小,登之如层楼。旧无名,故仅曰“三岩”也。三岩嶙峋岞崿,不粘寸土,而苍藤穴石,垂荔引
波,胜概天成,不假人力。又地在近郊,无裹粮之费、蹑屐之劳,故游踪如织云。
以上北乡诸山。
滴水岩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与缙云分界处。壁立数百仞,岩隙暗泉滴沥,盛夏不竭,严冬则冰箸晶悬矣。
茭青岩 在县东五十里。
刘 山 在县东四十里。元末,李文忠败苗帅贺仁德于此。下有却金馆,明温州守何文渊却金处,事详古迹。
俞 岭 在县东四十里。明季榷矿税于此。
银场山 在县东三十二里。明季开矿时,设炉冶于此。国朝嘉庆九年(1804),仪征阮相国元巡抚浙江,刻“栝苍古
道”四大字于石壁。
望城岭 在县东二十里。自缙云度岭,万山丛阻,至此始见城郭。
五釜尖 在县东六十五里。壁立霞峙,径路殆绝。初莫晓其命名之由,近有采药者,扪葛攀萝仅乃得至,见五瓷釜
淹土中,力举之不能动,盖古厌胜(以巫术制胜)之具也。
太师岩 在县东六十里金鸟庄。高数十丈,岩狮之张口,旁二岩若小狮之蹲伏。
武 山 在县东四十里喜康乡。层峦叠嶂,深窈奇秀,探奇者时问道于此焉。
天堂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亦名玉峰山。高数百丈,山上为天堂坪,有葑泥数亩,践之则陷。山下为蛰龙洞,洞左
有穴,风自洞中出。洞右有田驮古庙,祷雨辄应。
杨梅冈 在县东四十五里。康熙中,惠献贝子剿闽逆(指耿精忠)余党于此,故亦名营盘山。县东二十五里,亦有
杨梅冈。居民曾结寨避寇,俗呼为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