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莲都区志
P. 314

· 266  ·                                  莲都区志

                     截至2010年12月,全区农村渡口共12处,渡船9艘,其中机动船4艘、人力船5艘。按水
                 系流域划分,瓯江大溪7处,好溪2处,松阴溪2处,库区1处;按渡口区域划分,大港头镇1处,
                 碧湖镇6处,紫金街道办事处2处,岩泉街道办事处2处,黄村乡1处。

                     下河渡       位于市东南2.2千米下河村,与溪南中岸村通渡。江面宽150米,水深6米。是
                 古陆路丽水—青田—永嘉的必经之地。据同治《丽水县志》载:“渡无公费,操舟者必盈载乃
                 发,中流停篙横索,行旅积困。”“嘉庆十八年(1813)居人醵金购田,以其租给渡夫,行者始免
                 顿滞。”1949年5月丽水解放后,渡田归集体,渡费亦由当地生产队集体负担。城关镇和富岭

                 乡共同组成管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1981年,县交通局资助3000元,为其建造机动渡船1
                 艘,1984 年资助 2000 元,修建 1 条长 141 米,宽 4 米,从村口通至渡口的水泥浆砌过水路面。
                 1990 年 10 月,市交通局和航管所又资助 24475 元重修。有机动渡船 2 艘,日均渡运量约 500
                 人次。

                     大水门渡        旧称南明渡,在丽水城南明门外与大溪南岸水南村通渡。江面宽150米,水
                 深 5 米。是去南明山风景区必经之地。民国 23 年(1934)通往南明山公路建成,设人力汽车
                 渡。民国31年日军入侵丽水前夕,汽车渡和公路均被破坏,仅留民渡。20世纪60年代以后,
                 社会经济发展,行人过渡频繁,日渡运量多达千余人次。时有人力渡船3艘。1972年,县工交

                 局资助建造 10 马力机动渡船 1 艘,由县航运公司经营渡运业务,并由水南生产队辅以人力
                 渡。1984 年小水门瓯江大桥建成后,行人大多从大桥过往,机动渡船撤除,保留人力渡船
                 1艘。
                     小水门渡        旧称栝苍渡,在城关镇小水门外,与大溪南岸上水南村通渡。此渡古代是城
                 内陆路通往江南、碧湖等区以及云和、松阳、龙泉之要道。元末,参军胡深将原设在大水门的

                 济川浮桥(平政桥)迁址于小水门外,从此桥、渡并存。民国33年(1944),浮桥拆除。1952年,
                 丽水县人民政府拨款4542万元(旧人民币)重建。设人力渡船3艘和机动渡船1艘,以备大水
                 浮桥临时拆除后使用。日渡运量多达数千人次,渡工8名。城关镇政府设渡口管理委员会,
                 由一名副镇长兼任主任。1984年小水门瓯江大桥建成后,浮桥和渡船撤,原渡口废。

                     桃山渡       曾名栝苍渡,在市区西2.69千米处。始建于民国23年(1934)。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南岸建水泥混凝土码头,北岸仍利用溪滩自然坡岸。江面宽 200 米,枯水期 120
                 米。原用特制双层竹排渡运汽车。1957 年,改用五拼搭木船渡运汽车,以人力撑渡。1961
                 年,改为机轮渡,有渡班房199平方米,渡工12人。1970年桃山瓯江大桥建成后,机轮渡船调
                 往碧湖,渡口废。南岸码头遗址尚存。

                     石牛渡       在石牛乡驻地,与对岸水阁乡东岸村通渡。江面宽 100 米,水深 4 米。系通济
                 古道要津,建过浮桥,清康熙十三年(1674)浮桥毁于“三藩之乱”,继以人力船渡。清康熙四
                 十八年(1709),吕宗志捐渡田 2l 亩,后渡田被洪水冲毁,其后裔吕调阳继置田租以维持。
                 1949年5月丽水解放后列为交通渡。20世纪80年代,日均渡运量300人次,置机动船和人力

                 渡船各l艘。今已废。
                     保定渡       古称“宝定渡”,清时曾名“六和渡”,为“六邑要津”,在丽水城西南水路26千米,
                 紧靠松阴溪出口处,和大港头镇隔溪相望。民国7年(1918),保定人高鹏捐田租20石并另造
                 船设夜渡,同大港头渡相呼应。过去,保定村前因堰头坝水冲刷形成一大河沟而设渡。民国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