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7 - 莲都区志
P. 407
第八编 农民 农业 农村 · 359 ·
续表8-4-6
水果总产量 柑橘 水果用瓜 甘蔗总产量 茶叶总产量
年份
(吨) (吨) (吨) (吨) (吨)
2003 168985 116192 29417 1415 758
2004 170590 122160 23048 1268 833
2005 143554 86240 27197 1380 798
2006 171910 109405 27776 1345 865
2007 160248 89194 30156 1001 1127
2008 197488 122879 30540 516 1281
2009 180670 96435 32065 458 1411
2010 196579 93221 34692 656.2 1576
蚕桑 古有种养,唐《元和郡县志》载:“处州贡绵绢”,后衰落。清光绪年间(1875—
1908)知县彭润章、处州知府陈璚先后购湖桑 10 余万株教民种桑。民国 8 年(1919),设有蚕
桑学校。民国 25 年(1936),有零星桑园 17.13 公顷,年产茧 3350 千克。28 年,产茧 31702.5
千克。1949年,几无蚕桑生产。
1955年,在碧湖、雅溪、信教等区自繁自育桑苗13.33公顷,栽桑3万株。1956年,全县有
桑园 28.2 公顷。1960 年,有 60.33 公顷,年产茧 5400 千克。1961—1965 年,蚕桑生产下降,
其中 1961 年仅产茧 2100 千克。1966 年后,蚕桑生产开始发展,至 1973 年,有 244.07 公顷。
1985 年,有 429.8 公顷,年产茧 273800 千克。1985 年 12 月至 1987 年 2 月,蚕茧价格低,桑园
面积减少。1988年起,桑树上山。1990年,有桑园234.93公顷,其中山地桑园200公顷,饲养
5037张,产茧162吨。是年,获丽水地区行署农业丰收三等奖。1991年,桑园面积381.53公
顷,饲养5929张,产蚕170吨。1991年,春种湖桑267万株,折合面积133.33公顷,冬又栽杂
交桑210万株,初步建立了雅溪区为主体的新区,为全市建立万亩山地桑园奠定了基础。同
时在富岭乡朱弄村建立杂交桑育苗基地1.13公顷,出圃杂交桑苗120万株。1992年春,全市
在贫困山区共栽种杂交桑 214 万株,折合面积 53.33 公顷。在碧湖镇新合乡圳后村、北埠村
建立杂交桑育苗基地1.67公顷,出圃杂交桑150万株。1992年,桑园面积435.27公顷,饲养
6845 张,产蚕 229.4 吨,是丽水市(现莲都区)蚕桑有史以来面积、产量最高年份。1993 年下
半年,由于蚕茧价格低落,开始走下坡路,全市毁桑76.67公顷,部分桑园失管。1994年,桑园
面积261.53公顷,饲养2878张,产茧105.35吨。1995年以后,茧丝绸行情不好,蚕茧价格直
线下跌,连续三年蚕桑生产直线走低。1996年,桑园面积94.87公顷,饲养162张,产茧6.45
吨。2003年,仅桑园面积18.67公顷,饲养150张,产茧6.125吨。2005年,桑园面积4公顷,
饲养55张,产茧2.5吨。2010年,桑园面积3.33公顷,饲养50张,产茧2吨。
棉花 清同治十三年(1874),《丽水县志》载:“棉有高矮二种,色逊于越产,而温暖胜
之。”民国17年(1928),全县零星种植36公顷。民国35年(1946),全县种植356.8公顷,产量
40.1吨。后常年种植200公顷以上。水阁、石牛、平原、碧湖、苏港、联城等地为主要产地,其
中水阁四都村最多。1955年后,种棉减少,全县仅25公顷。1959年,种240公顷。1960年,种
586.67 公顷,年产 47.1 吨。1958 年前,棉花品种为棉粗绒。1959 年,引种美棉细绒。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