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8 - 莲都区志
P. 408

· 360  ·                                  莲都区志

                 年,种植2.53公顷,产量2吨。1990年,种植9.67公顷,总产6吨,平均亩产39千克。至2010
                 年,种植15.67公顷,总产9.8吨,平均亩产42千克。
                     苎麻、络麻        清同治十三年(1874),《丽水县志》载:“苎麻初鲜种者,乾隆间江右人来种

                 之浙广,织成呼曰腰机布。”民国23年(1934),产麻1.04吨。1949年,产麻55.7吨。1951年,
                 全县种 53.33 公顷,产量 73.6 吨。1958 年前,种植面积 68.67—106.67 公顷。1958 年,产麻
                 104吨。1959年后,种麻减少。20世纪60年代后,种植极少,1962年,有20公顷。1969年,有
                 40公顷。1989年,种麻13.6公顷,产量15吨。1990年,种5.4公顷,总产7吨,平均亩产92千

                 克。莲乐、太平、联城、永丰等乡为主要产区。络麻,主要产区在平原地带。1979年,总产2.5
                 吨。1990年,种0.2公顷。90年代后,逐渐停种。
                     食用菌类        1966年,水东乡塔下村和地区林场等地试种过白木耳。1970年,丽水县农业
                 局在万象山脚建菌种站,进行白木耳、灵芝、猴头、草菇制种,菌种销至省内外。1980年,在平

                 原公社建平原公社菌种站,采用木糠压块技术栽培香菇。1988 年 1 月,丽水市科委成立食
                (药)用菌菌种管理站,全市有食用菌母种场1个,原种场7个,栽培种场12个,品种有香菇、木
                 耳、蘑菇、金针菇等。
                     1992年3月,丽水市农业开发总公司食用菌开发部成立,并创办丽水市食用菌材料供应

                 站。同年12月29日,成立丽水市食用菌开发公司。1996年,归属丽水市农业局,更名为丽水
                 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2009年,有7家菌种场,其中母种场1家,原种场6家,年销售3000支
                 试管母种,10 万瓶原种,产值 60 多万元,主要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猴头菇、平
                 菇、秀珍菇、杏鲍菇等。莲都区已成为面向全国的菌种生产销售和食用菌原材料供应的重要
                 集散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大棚加遮阳网袋栽香菇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998年,全面推广
                 塑料大棚遮阳网,栽培香菇2.4万座400平方米。2008年,金福菇引种成功。2009年,仙渡乡
                 仙里村周岳华、碧湖镇河东村郑和平、项建敏3户共栽培金福菇菌棒10万支。2008年,在高
                 溪乡岑口村建设

                 香菇生产专用水
                 井、香菇标准化大
                 棚、香菇微孔喷灌
                 设施,提高基地生
                 产无公害香菇的

                 能力。通过基地
                 建设,辐射和带动
                 全区香菇无公害
                 生产。1998年,推

                 广新型节能蒸汽
                 炉 300 多台,节能
                 烘 干 机 50 多 台 。
                 2008年,引进和试                       碧湖镇白口村张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菇棚(摄于2010年)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