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4 - 莲都区志
P. 584
· 536 · 莲都区志
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为主体,集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但商业网
点和设施严重不足,中转环节过多,市场预测薄弱,在经营思想和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民群众在市场上感到突出的买东西难,吃饭住店难,理发洗浴难等问题,居民消费实行凭票
供应制度,市场商品极度匮乏。中共十二大以后,各级政府大力疏通商贸渠道,积极倡导货畅
其道、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商业在促进生产、疏导生产、保障供需、繁荣经济中的作用,商业工
作开始展现新气象。1987年12月,丽水地区最大的府前蔬菜综合市场建成,投入使用。1988
年,全市有供销、粮食、物资、医药、烟草、木材、外贸等各类商业经营单位公司54家,商业零售
和饮食服务网点976个,从业人员7509人,机关、团体、学校、厂矿等附设零售门市部、服务部
98个,全年商业零售额23500万元。1990年底,全市有商业企业5313个,从业人员10486人,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8051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0372万元,外贸收购总额5303万元。1991
年底,有商业零售网点 6594 个,饮食业网点 1284 个,服务业网点 1102 个,各类市场 33 个。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
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市场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国有、
集体商业企业在原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深化改革。1998年1月,中山街百货商店改称杭州解百
2
丽水百货大楼,003年,与杭州解百脱离,称丽水百货大楼至今。这期间,个体私营商业迅速
发展,市场一派繁荣。
1998 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粮食流通市场更为活
跃,国营粮店先后退出了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商业企业改变了
过去陈旧落后单一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经营方式迈进。商业业态分类逐步细化,各种便
民店、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应运而生,以不同姿态出现在大街小巷,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吸引
消费者。同时,出现了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及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如联华超市、沃
尔玛超市、景文百货等,以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舒适的购物环境,优质的售后服务等优势,
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寻常百姓在丽水就能选购到全国甚
至世界的知名商品。2004年,“千镇连锁超市”活动开展,中小超市组建了“市民超市联盟”便民
服务中心。2005年,在太平、联城、仙渡、高溪等7个乡镇设立了放心店。2006年,在大港头、老
竹、双溪、峰源等 8 个乡镇创建了连锁直营店。2007 年,实现连锁直营店在乡镇的全覆盖。
2007年末,市区限额以上超市实现零售额1.05亿元,专业店实现零售额4.99亿元,专卖店实现
5
零售额1.35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1.3%,4.2%和14.7%。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商品市场在传统的小型分散、自发形成的路边
农副产品集市贸易基础上,经过政府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相结
合的较现代化的市场网络。府前菜市场、城西菜场、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浙西南农贸城、水
南果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各类市场相继建成运营,极大地活跃了丽水山
城的经济。
2005年,莲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十五”期间年均实际
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71.64万元;餐饮业零售额4.66亿元,增长21.8%,其他
行业零售额 1.87 亿元,增长 6.1%。2007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1.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6%,农村市场消费增长13.9%,城市市场零售额47.77亿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零